close

簡意濤 博士生

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

 

論文提要

21世紀的寺廟經營需要注入現代化、專業化、全球化的元素,將寺廟的管理和運作展現更多元化的發展面向。新紀元的寺廟發展型態除了本身教法宏揚及發揮宗教功能,利濟世人外,在經營管理層面可說與知識平台已經是密不可分。新科技、新的溝通工具推陳出新,也越趨向方便及生活化;在數位科技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帶動下使得寺廟的弘法方式,應再具備「數位化」及「科技化」的工具。藉著新世代科技發展的工具,更發揮功能性的接引信徒、親近信眾,足以解決信徒各種生活和修行問題,引導信眾在身心靈成長、心靈教育上都有獲得解惑開慧的契機;這是寺廟在經營管理上必須開發的路徑。但是,寺廟的持續發展過程中,面臨現代化及多元化的經營管理,為了度化徒眾,逐步的走向世俗化的面向,使得宗教的神聖性與世俗化的流通發展,二者之間的權衡、消長、衝突,給了關注宗教弘法活動發展的人士一些重大的決策、反省和考驗的議題。

寺廟經營在內部管理制度上,除了將經濟資源整合、建立寺廟財產管理系統、信眾管理系統,信眾教育、人才的培養等,運用知識管理平台的導入外,宗教文化的發展是主導寺廟內在本質與寺廟組織運轉的重要無形資產。寺廟的文化資產如何透過新科技具體展現出重要的文化價值,能夠無遠弗屆的推廣,這些都是寺廟發展和佛法宏傳的首要目標。

在這「知識經濟」及「大數據」時代下,一方面需要「知識管理」的建立,才能使寺廟更能快速掌握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而擬定發展的策略。另方面,教育是百年大計,在教育培養的永續經營上,更應積極發展宗教青年教育,培養宗教人才,透過佛法的教育和傳播,發揮佛陀教化嚴土熟生的廣大悲願,使人間佛教的理念落實而發揚光大。

 

關鍵字:寺廟經營管理、現代化、知識經濟、知識管理、嚴土熟生

一、知識經濟的發展與寺廟面臨的挑戰

所謂「知識經濟」 ,就是直接建立在知識及數位資訊的激發、擴散應用之上的經濟,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凌駕於土地、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之上,成為支持經濟不斷發展的動力。易言之,就是用知識激發智慧來創新和創造新的有價值的產品或理論,以製造更多財富,加強經濟實力。在知識經濟的範疇中,專家們提出幾個急切需要推動的工作,這些領域都離不開資訊及數位科技的帶動。因此,他們為電子商務(E-commerce) 作出定義:在網際網絡中進行交易和提供服務。而電子貿易(E-business) 涵蓋得更廣,除了包含電子商務外,也包括公司的策略和操作,即通過資訊工藝來增加收入,減少成本,改善服務和擴大市場,最終使E-business 得以整合產業資源。此外,也出現電子伙伴(E-partnering) 的合作,成為一個策略合作團隊共同面對嚴峻的市場挑戰。藉由上述我們得到一個初步的概念,那就是,知識經濟與數位資訊科技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數位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各國紛紛把數位發展列為重要經濟政策,以確保自己的國家在大數據的知識經濟時代中,能持續增進國家財富與產業競爭力,而不至於被時代淘汰。並且大多致力推動「數位化」新經濟、「公義化」新社會、「永續化」新環境三大理念,加強鞏固「經濟」、「資訊」、「環境」、「社會」及「法治」五個層面力量,全面提升經濟建設與成長的實力。

相對於農業時代的「土地、勞力」、工業時代的「機械」、資本時代的「資本」,數位資訊作為經濟資源的最大特色是超越「資源的有限性」,且是「無形的資產」 ;所謂「大數據」是指知識極大數據化,運用愈具累積性、生產性、創造性、價值性與智慧性,不同於傳統經濟的資源是愈使用耗損愈多,又無開創性,時間一久,還可能一無所有,這種無形資產的投資速度,於「數位知識經濟」時代裡,遠超過有形資產的投資如土地、機械等。這種超越傳統資源的經濟特質,從強調資源稟賦予生產要素的成本競爭階段轉成重視知識與科技創新的生產力競爭時代。讓知識經濟更加依賴數位科技的發展與運用組合,也讓數位科技的發展與運用成為決定國民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性角色所在。

在數位經濟的時代裡,整體大環境包括:國家社會和全球都在瞬息萬變,如果跟不上時代的腳步,隨時可能成為「數位資訊」發展下的落敗者。當然,作為宏傳佛法的寺廟,如何增進數位資訊的發展與應用及教團本身如何知識化、資訊化、數位化,在整個大環境中,寺廟教團也面臨了轉型的課題和挑戰。寺廟一方面透過觀念的革新與教育來建構寺廟的資訊網路架構,引領教團與信眾的知識化及創新化,以利寺廟經營朝向數位化的發展;另一方面,教團本身也須積極強化其適應及解決與信眾互動模式變遷的問題,藉此提升互動的智能與效率,並建構出數位的行政體制,以提升寺廟營運的成效及服務的品質。

 

二、宗教組織現代化發展的趨勢

在資訊、數位科技蓬勃發展的世代,地球村的概念興起,人與社群的關聯無遠弗屆,使各宗教組織的相互滲透與融合交流,顛覆了過去單一宗教獨大,不再是社會信仰的壟斷局面,經歷無數磨擦與衝突的磨合期,各宗教組織逐漸學習放下自我主觀意識,發揮與其他宗教組織和平共存的包容與智慧,進而如同商業經濟發展模式與市場上同業、異業、甚至競爭者結盟,以發展創造出雙贏或更多的優勢。宗教組織現代化之發展已經成為主流趨勢,尤其是「現代化之經營與管理理念」更成為永續經營與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各宗教組織間,在現代化發展趨勢下,相互的對立並不能為自身的成長帶來更好的效應;同時,為了接納更廣大群眾的參與,彼此之間良性的競爭與交流互動,成了宗教文化的多元態式。在日新月異的科技資訊輔助宗教活動與文化的發展,宗教組織唯有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腳步、提升自我的管理與教化層面,才足以回應現代社會經濟的模式下,強化宗教的思惟和教化,為人們帶來更多元、更契理契機、更加安定療癒和心靈成長的功能性,開展出甚深智慧的具體成果。

然而,什麼是現代化的寺廟發展策略(Management Strategic)?簡單詮釋就是:有效性(Do the right thing)效率性(Do the thing right)的經營管理謀略。它應是一種能夠推動寺廟經營發展,有明確方向及有效內聚力的落實方法,進而能制定組織的使命,以及資源的分配運用,包括建構遠景藍圖、強化核心競爭力,以及在高齡化及少子化的大環境衝擊下取得持續性發展優勢的營運方針。

 

三、寺廟的知識管理與e

知識與學習的關係因數位經濟時代的產生更顯密切。知識經濟的特徵是需要不斷地學習、分類,以及具備整合利用創新資訊的能力。知識經濟的核心工具教育學習,是個人與組織進步的工具。學習的基本面向,是將隱性知識 轉化為顯性知識 ,並且使個人與組織應用於實務中,進而發展出新的隱性知識。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非正規學習與訓練成了廣為人們接受的普遍形式。目前,宗教組織組織正面臨著需要發展成為學習型組織 ,為適應新科技而不斷地調整管理模式、組織結構與技能。組織同時需要加入學習網絡及數位科技,在此網絡中生產者與消費者在實驗與資訊交流中的相互學習,是組織創新的原動力。

在知識經濟時代中,知識成為具有高度價值的工具,而知識管理則是促進組織競爭力與永續發展的核心要素。數位經濟時代已經來臨了,寺廟組織需要一套完善且符合需求的數位資訊管理系統,這儼然已成為現今社會與組織永續經營發展的重要課題。

當傳統的寺廟、宗教,面臨現代化的資訊科技的衝擊,能否藉此開發出一條嶄新的大道,更給力的提升弘揚教法的新途徑?數位科技的來臨,寺廟在宏傳佛法與經營管理方式不斷創新的同時,也應加以轉化,以符合時代潮流的傳播管道和運作的方法,也就是將佛教活動的經營管理納入「知識管理」 ,以達到永續經營的服務。

現今網路如此的方便及發達,無論是藉由電腦或智慧型手機進入一個以古老寺廟為背景的網站、入口、或是APP,印入眼簾的畫面,充滿了神祕又莊嚴的氛圍,信仰者在心中冥想默禱,對著虛擬的佛像說明自己的祈求及提供個人資訊,點擊畫面上的神筊,若得聖筊,立刻出現一張籤詩,表示神明已對你的請求作出回應。這籤詩,是e時代的「新神諭」!這樣的祈求,所得到的「指示」過程,可能會讓眾多傳統的信仰者難以置信,這雖然不是傳統的魔術,也沒有燃著縷縷輕煙的祈福儀式,隨著數位科技的畫面,讀取點選的指令,將它們轉換成擲筊的動作,雖然少了在實境聖殿前的臨場感,卻也能聊勝於無的提供了信仰者若干的心靈安適。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有些宗教產生了不同以往的宗教活動形式、宗教活動儀軌和信仰的方式。例如,透過網路「朝聖」、「點燈」或「說法佈教」,優點是可以節省往返的時間耗費,免除了跋涉之苦;也有的宗教團體發行在網路上教導「冥修潛習」的自修,隨機視個人的空閑投入修行的活動。此外,宗教文物、經典也紛紛數位化,信徒可藉著智慧型手機或網路觀賞文物與查詢相關資料。日新月異的科技弘法方式,雖然不會完全取代宗教儀軌在人類信仰中的崇高地位,但已蔚為宗教傳揚佛法的新興形式,除能活絡信眾之間的積極互動的交流,也強化了資訊網絡和人際網絡的多元化脈動。

 

四、結語——以嚴土熟生暢佛本懷為新世代弘法

寺廟是一種精神信仰的宗教場所,除了重視精神文化的教育外,主事者更應隨時掌握社會的脈動,妥善運用「數位知識管理」化繁為簡,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現代化的管理,簡單、快速、明瞭,若能善加運用且落實執行寺廟經營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寺廟集合了社會資源,即人力與財力,是否能有效運用資源,以達到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原則,這是值得省思的議題。台灣寺廟林立,近年來因為大環境變遷,全球經濟景氣萎縮,加上高齡化、少子化等國安問題的產生,使寺廟的收入來源相對不穩定,募資越顯困難。因此,在這樣的困境下,為了讓社會資源投入寺廟後,也能充分發揮回饋於社會、利益人群的功能,所以,實施現代化的知識管理是必要的。唯有透過數據管理,才能做更好的風險管理 ,降低經營管理的風險,進而將取得不易的資源達到最有效益的運用,將其有形與無形資產發揮極大化。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簡稱 CRM,指的是顧客關係管理,內容包括客層開發、顧客銷售、顧客服務、提高顧客滿意度等。目標是希望夠透過科技的輔助,讓企業可以更貼近每位顧客不同的需求,例如:建立完整的顧客資料庫,並據此進行分析以及研究出顧客的購買行為。而顧客關係管理的目標就是期望可以藉由強大的科技輔助,讓企業可以達到對客戶一對一個的行銷,進而鼓勵顧客的回流。舉例來說:大賣場可以透過會員的購買資料來獲得您是否特別喜愛某一品牌的商品,因此便可以在此品牌商品特價時,特別寄送此特價資訊給消費者。

相對於寺廟而言,即為「信眾關係管理」,簡言之,就是與信眾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廣義而言,就是做好信眾服務品質,加強信眾的凝聚力,以保持信眾的忠誠度,進而增加信眾對護持三寶的信念。信眾忠誠度和動員力是衡量寺廟價值創造的重要依據,也是寺廟活動與永續經營的來源。今日的信眾關係管理由於結合信眾溝通管道及資料分析上的資訊技術進步,可分別就技術面與策略面來看。就技術面而言,便是利用資料庫資料,使寺廟可以蒐集所有信徒相關資料與資訊,加以大量轉換、載入、並預測未來,做成決策策略模式。

因時代不斷在進步,當今寺廟經營管理與企業的經營管理上觀察,在創新運用上是有落差的,寺廟道場要如何迎頭趕上,才能使教團組織發揮更有力的功能?「數位知識管理」的觀念引進是必須的,有了知識和數據,就可以形成一套管理系統,並加以整合,而能直接影響知識管理的執行效率,惟有做到管理,從「制度化」→「表單化」→「流程化」→「資訊化」→「系統化」,透過這個作業流程,迅速強化寺廟管理者在經營管理的知識及長期培育、教育相關專業之人才,才能提昇寺廟競爭能力,達到寺廟永續經營,使得寺廟淨化人心,傳揚佛法的功能發揚光大。在現代科技與數位化的帶動下,宗教運用當代科技宏傳佛法已達到成型的趨勢,若寺廟願意以開放的態度積極於數位知識發展,必能建立一股新力量,使宗教更得以多元化地發揮教育人心的新契機!

在現代科技與數位化的帶動下,宗教運用當代科技宏傳佛法已經是必然的趨勢,相信只要寺廟秉持大悲心,願力成就,本著佛法宏傳的真義和價值,並非只是著墨在科技知識的管理工具上,必能實現「嚴土熟生」 的修行理念,如此更能夠暢佛本懷。《法華經》〈方便品〉:「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凈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由此可知,

所有教法的宏傳無非為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宣揚佛法,上求下化,利益眾生。因此,儘管科技知識發達,嚴土熟生的悲願必須容攝成為現代弘法的中心思想。基於上列原則,宗教若能以積極開放的態度,不離暢佛本懷的宗旨,朝向數位知識發展,必能邁向起弘法的新力量。

 

參考書目

一、專書

1.周文賢著,《行銷管理》,台北:智勝文化,1999

2.張瑋倫著,《電子商務與網路行銷》,台北: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

3.曾光華著,《行銷管理:理論解析與實務應用》,台北:前程文化,2006

二、期刊、研討會論文

1.王順民著,〈佛教與社會的應答、對話:兼論當代寺院經濟資源拓展的若干思索〉,《第二屆宗教福利與資源運用學術研討會論文》,2004

2.梁斐文著,〈宗教型非營利組織行銷策略研究-以慈濟功德會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12期,2005

3.陳定銘著,〈非營利組織行銷管理之研究-以財團法人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九十二年度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4

4.第三屆慈濟論壇,〈台灣宗教非營利組織「行銷導向」的影響〉,2014

5.黃運喜著,〈1+12:談宗教策略聯盟〉,《第二屆宗教福利與資源運用學術研討會論文》,2004

6.黃運喜著,〈當代台灣寺院經濟與寺產問題〉,《玄奘佛學研究》第8期 創校十年增刊,2007

三、學位論文

1.李奕德著,《傳統寺廟經營管理─以嘉義市具代表性廟宇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2.吳相權著,《企業流程再造提昇臺灣民間信仰內涵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3.林純君著,《佛光山文化事業發展與能力建構之研究》,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4.邱世元著,《臺灣大型寺廟管理制度與經營績效之比較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5.張盛泉著,《台灣寺廟經營與知識管理之探討》,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10

6.張晴晴著,《非營利組織資訊化行銷之研究─以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3

7.張添群著,《宗教型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與社會資本之關係─以新埔義民廟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11

8.陳美玲著,《企業活化資產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所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2013

9.黃湘玲著,《金門前水頭村樂活民宿之經營模式研究》,銘傳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碩士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3

10.黃啟昭著,:《傳統寺廟經營文化志業之研究─以行天宮附設玄空圖書館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2007

11.楊靜如著,《整合行銷傳播在非營利組織之應用─以嘉義城隍廟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

12.葉秀崇著,《我國宗教發展與宗教行政之研究─以新北市神壇輔導管理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2013

13.釋泉峰著,《宗教市場與宗教行銷-佛衛電視慈悲台與生命電視台知比較研究》,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14.釋妙濯、許惠美著,《宗教與科技:應用資訊科技於佛法宏傳》,佛光山寺、佛光大學資訊應用學系論文。

四、網站

1.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

arrow
arrow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