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滿珍
蓮華佛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論文提要
新時代賽斯思想是由一位轉世無數次的高靈,自稱自己叫賽斯,祂將靈界的訊息從1963年到1984年透過美國的女詩人珍.羅伯茲傳遞給世人,祂所傳達訊息包羅萬象,範圍涵蓋心理學、超心理學、醫學、形而上學和物理學等,都是原創性的觀念。這套資料公開後引起了美國對於通靈的熱潮。賽斯思想被認為是新時代思潮中的重要思想和論著之一,但不容諱言也有些學者不能認同新時代思想的形上學觀點。
意識覺醒和靈魂轉世說在新時代思潮是很重要的一環,藉由意識覺醒和靈魂永生的觀點教導人如何轉化生命、活在喜悅中並且了脫生死,除去對死後世界的恐懼。本文將簡單介紹賽斯資料的來由和此資料在台灣的推廣,接著將賽斯的靈魂觀、靈魂與肉體的關係和轉世輪迴的觀點作粗淺的論述。在研讀賽斯思想的靈魂觀與靈魂轉世,發現賽斯思想中有一個極其重要的觀念:靈魂在這時空宇宙中經歷許多的生命輪迴、每一次都有著不同的人格和個性,帶著各自生命的藍圖來投胎轉世,在此每個靈魂都可發揮其創造性,獲得體驗和成長。本文希望能整理出高靈賽斯對靈魂的傳述,給現代的讀者提供有別於和宗教的不同靈魂觀點。
關鍵字:新時代賽斯思想、形而上學、靈魂觀、靈魂轉世、生命藍圖
一、賽斯資料的來由
賽斯資料的產生有三個重要的靈魂人物,那就是傳遞靈界訊息的高靈─賽斯、接收靈界訊息的靈媒─珍‧羅勃茲和整理所接收到靈界訊息文字紀錄者─羅伯•伯茲,此小節將簡單介紹這三位的背景,還有在台灣引進新時代賽斯思想和推動思想的兩位重量級的王季慶和許添盛,對於兩位創立的中華新時代協會和中華新時代賽斯基金會作簡單的介紹。
(一)高靈賽斯、靈媒珍·羅伯茲和紀錄整理者羅伯•伯茲
1、賽斯是誰?
祂是一位高靈、靈性導師。是一個「能量的人格精隨」(energy personality essence)。賽斯說我主要是個老師,是一個帶信息來的人。我的信息是:「 你們創造了你們所知的世界」。 祂自己說:名字在靈界並不重要的,名字只是稱謂、象徵而已。但在我們的物質世界是必要的,既然是我們必須使用,所以祂自稱為是賽斯,以方便和地球上處於物質世界的我們溝通。賽斯說祂沒有肉身,卻能隨意念幻化出想要的環境。
靈界環境是怎樣的地方?透過賽斯的介紹是不受限時間空間,祂形容祂所處的環境是由自己和其他像我一樣的「人」所創造的一個存在之實相,它代表了我們內心發展的外在顯現。靈界是沒有永久性的結構。對空間的想法與物質世界的我們不一樣,在靈界那裏賽斯想要四周有什麼樣的形象就造出它來。是由精神性模式(mental pattern)所創造出來的。
賽斯是多次元的「人」。祂說:我們的經驗並不包括你們所熟悉的時間分隔。我們有比你們多得多的朋友與同事,只因我們對「過去」轉世中的各種聯繫是有知覺的。你們所能提及的任何一個時代,我們中都有某些人是由那兒來的,而在我們的記憶中帶著在那特定的一生中所獲得的不可磨滅的經驗。
二十幾年來為了保護資料的完整一貫性,賽斯高靈始終只透過靈媒珍.羅伯茲一人來傳遞。她是賽斯邀請讀者知覺到有賽斯這麼一個「人」的存在媒介,因而她能明瞭由其他實相來的通訊是可能的,並且她自己也能接受非屬肉體的知覺。賽斯最終也希望邀請賽斯的讀者用自己的「內在感官」的方式和賽斯溝通。
2、靈媒珍‧羅伯茲
靈媒珍‧羅伯茲是美國的女詩人和作家。出生於一九二九年紐約州撒拉托加泉市,一九八四年九月五日於艾默拉市去世,得年55歲。她前後為賽斯傳法有21年之久的時間。是世界上只為單一個高靈服務最久的一位靈媒。她自己的作品包括詩、小說、玄學等。珍‧羅伯茲是從一九六三年開始,每週二次的出神狀態中,代替曾經歷多次「人身」、現已不具形體,居於多次元實相中的高靈導師賽斯,口授其教導。
從與賽斯開始有所接觸時,賽斯就稱呼珍‧羅伯茲為「魯柏」,賽斯提到,珍‧羅伯茲的轉世,她曾經做過男人也做過女人,而那個曾經活過這些分別的人生的整個本體(entire identity)可以用「魯柏」這個名字來稱呼。珍.羅伯茲心靈通路是比較容易集中在一個清楚的頻道上,她和賽斯溝通是建立了一個「心理橋樑」(psychological bridge)。雙方都有一個心理的延伸和特性的投射,它就像一條路一樣,要保持暢通與乾淨而沒有殘礫。
在出神狀態之下是一種安全被支持的。珍.羅伯茲形容出神狀態那種感覺像是騎著某種完美巨大的能量之波,完全知道何時及如何「跳入」而覺得縱使在開始了這樣一個奇異的心理飛翔時,她感到是絕對的安全,並且被支持的。這個波浪的能量與力量,載著她在日常實相之上及之下,將掃入時而微觀,時而宏觀的對比裡。 賽斯對靈媒珍從她小時候就開始訓練她,密集的訓練讓珍向內對準焦點;一個外在環境逼她向內找尋答案,以及一個很強的宗教背景,在其內最初的成長得以發生。所有的訓練是為了日後替賽斯傳達靈界課程而開始的嚴肅工作所做初步準備。
珍‧羅伯茲對賽斯資料的看法,她說賽斯書或許只是我自己的意識中的某一個屬於另一度空間而又不把注意力放在人世間的「層面」,加上其他某些用人間言語,解釋不出來的因素而產生出來的成品,在其中,造就出「賽斯」這了不起的心靈作品,它「真」的程度比任何所謂的「事實」還要「真」。賽斯所存在的地方,也許只是某個在事物的安排上與我們人間習慣不一樣的層面而已。
3、賽斯資料整理紀錄者羅伯.伯茲(Robert Butts)
他是一位畫家。是靈媒珍.羅伯茲的先生。當賽斯傳訊息給珍時,所有的資料由他發明的速記方式做記錄,之後再打字整理出來。對羅伯來說,這比用錄音機錄下整個過程,重放,然後再打字整理要簡單得多。羅很細心地常常在記錄中不時記下時間,以顯示出賽斯在說到某一個題目時總共用時多長。
賽斯提到珍.羅伯茲和她的先生羅伯.伯茲都曾是「說法者」。「說法者」就是老師,有些有形,有些無形,而所有的說法者在千古以來都不斷的在扮演一個將內在知識解釋與傳達出來的角色。 在珍(Jane)去世之後,羅伯‧伯茲繼續整理編輯尚未出版的上千頁的賽斯資料,並出版了《神奇之道》和《健康之路》。羅伯•伯茲(Robert Butts),于2008年5月26日凌晨去世。
(二)賽斯思想在台灣的發展
台灣對賽斯思想的推廣,早期是由王季慶和許添盛將英文賽斯資料翻譯成中文讀本。王季慶於1992年創立非營利性之NGO團體,其宗旨是希望以華文與華語向全華人世界傳播新時代賽斯的訊息,並於1999年向內政部以「新時代讀書會」立案為社團,同年九月獲得設立許可。2001年2月獲准更名為「中華新時代協會」。
王季慶女士自1980年代迄今致力於譯介賽斯資料(SETH Materails),多年來,持續地向國內多家出版社引介新時代好書和賽斯資料,去蕪存菁,有系統地向華人世界的朋友介紹新時代的觀念。目前許多家出版公司皆推出新時代系列叢書,其思潮已蔚為風氣,例如:方智出版社、遠流出版社,世茂出版社、水瓶世紀等。 目前台灣相關賽斯的書籍,皆由賽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許添盛醫生早期跟隨王季慶女士一起在台灣致力推廣賽斯思想,2018年在台中成立財團法人中華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在新店、台北、三鶯、嘉義、台南、高雄和屏東等縣市皆有分會,在花蓮也有賽斯村,讓賽斯家族的成員可以在那習修相關賽斯思想的身心靈課程。
近20幾年來許添盛醫生除了行醫之外,經常舉辨和接受邀約做全省性的演講,也架設賽斯電視台對普羅大眾說法,傳播艱澀的賽斯資料並以深入淺出方式讓讀者理解,基金會和各分會也以課程和工作坊方式推廣新時代賽斯思想。名氣逐漸打響。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許添盛說:「新時代賽斯基金會是一個平台,讓全世界的賽斯家族能夠藉這個平台來學習成長,體驗我們來地球-出差、旅遊、學習、考察兼玩耍-的目的。
基金會所提倡的運動叫作『實習神明運動』;希望藉由賽斯思想的推廣,使更多的人進入賽斯的智慧,讓每一個人認識自己是實習神明,真正地了悟到『我創造我自己的實相』」。基金會服務項目包含有身心靈整體健康講座、賽斯資料課程及讀書會、全球視訊課程連線、個別心靈對話、心靈成長團體及工作坊、癌友/精神疾患與家屬等支持團體、企業團體教育訓練規劃及社會服務…。 目前推廣成效顯著,在台灣逐漸蔚成風潮。
二、新時代賽斯思想的靈魂觀
(一)賽斯高靈對靈魂的定義
多數宗教思想中存在著「靈魂」(Soul,Spirit)一詞,指的是人類超自然及非物質的組成部份,而即使是毫無宗教信仰的人,也幾乎都能承認靈魂的存在。古希臘一流的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469-399B.C.)把靈魂定義為一種獨立的精神實體,蘇格拉底認為靈魂是單一而獨立的,永恆不變的,不能被視力所察看到的精神實體。混合合併的東西最終避免不了被分解,而靈魂不同於那些混合的東西,它能夠始終獨立而不被分解。同時靈魂不能夠被人的五官所直接觀察,因此靈魂又是一種不同於物質的精神實體。 靈魂是人的生命核心,賽斯高靈如何解讀靈魂?這一小節將以賽斯對靈魂觀點為出發,開展出有別於宗教和哲學的角度。
賽斯對靈魂的解釋相當獨特,祂不用靈魂這兩個字,而是以「存有」來說明,賽斯說:我通常較喜用「存有」(entity)這字眼,而不用靈魂,只因「存有」這字沒有與那些特定的錯誤概念連在一起,而它的涵義在組織性的意義上 (organizational sense) 比較不帶有宗教性。 「存有」本身是有意識的能量,把你的「存有」想作好像正在形成一個和你的肉體結構一樣真實的心靈結構,「存有」不是你所擁有的什麼東西。它就是你之為你。將它視為你最親密有力的內在本體,它無時無刻在變化。它也是活生生的、有反應的、好奇的。它形成了你所知的肉身與世界,而它是在一種變為的狀態 (a state of becoming) 。 賽斯認為靈魂或存有,總是在一種流變不居或學習或創造的狀況,而且在與時間或空間無關,卻與主觀感受有關的發展中。在存有的層面,我們創造了我們的生命甚至現世生活中的事件以及林林總總的現象,這有別於神造生命論。
賽斯用了一台電腦比喻,來說明靈魂的運作。祂認為你可以將你的靈魂或存有想成有意識且活生生的、受神感召的電腦,它設計它自身的存在及生生世世的生活程式。但這電腦有如此高的創造力,它所設計的每個不同的人格都躍入意識及生命又從而創造了也許電腦本身從未夢想到的實相中,每一個這種人格對它將在其中運作的實相都帶有預先建立的概念,它心理上的配備是特為適合這種專門化的環境而裁剪的。它有充分的自由,但它必須在它被計劃好的「存在範疇」中運作。 也就是說,在人格最秘密的隱蔽處,藏著位於電腦內的整個經過濃縮的知識。
「 存有」並無顯示樣式,僅只是意識能量的存在,因為「存有」同時往多次元實相在發展,不受三次元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每個人的「存有」,有它自己的目的,使命與創造性的努力,那是它自己的最初而基本的部份(能量原素),而且那也決定了哪些是使它永恆不朽並永遠尋求的品質。除了目的本身很重要,而且在努力追求時,所發展的意外旁枝也很重要,甚且也在為別人披荊斬棘地做開路先鋒。 賽斯強調個體與整體的合一性,所有個體都可盡情發展,和其他的個體互相合作,讓整體更形豐富,每個靈性的資源皆可供別人利用,在廣大次元中的「存有」會用精神性的路標給任何來者留下信息。在靈魂與靈魂之間,有種互取互予,發展與擴展的可能性是無止境的。
(二)靈魂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賽斯提出靈魂本身不是個封閉的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精神系統,一個創造力的發電場,向各方向射出。 如果我們將它視為一個閉鎖的靈性或心靈系統,就無法感知和探索它更深層的意義,也不可能會認識它更大的創造性與特性了。存有或靈魂的本質比宗教所賦予它更多的創造性和複雜性。而我們對靈魂的概念也許是受了三次元觀念的限制。賽斯說:靈魂並不為它的身分感到害怕。它對自己有信心,它總在探索,它不怕被經驗或感知所淹沒。靈魂是個旅行家,但它也是所有經驗、所有目的的創造者。它一面走就一面創造了世界。 我們活著,我們死亡,在肉體與靈魂轉換之間,享受著生命經驗的大節奏,演出不同時空的角色,領悟不同的生命智慧。
靈魂也有成長的渴望,在每一個生靈的深處都藏著一種永不止息的衝動,想要尋求能力的盡情的發揮、胸懷的開闊以及樂觀進取的去突破那些表面上似乎存在的種種障礙。 存有或靈魂含有無窮的潛力,但它必須努力達成它自己的身分,形成它自己的世界,它內心背負著所有生靈的重擔。 在它內有超過你能理解的人格潛能。 如此看來靈魂首要的任務就是感知與創造,豐富經驗和不斷的變為與創造。
靈魂是以更細緻微妙的存在,超越我們五官的認識,只要往內在探索。存有被你的各種經驗及它自己的「過去」組合了的與放大了的力量所豐富。日常的經驗與我們的存有連在一起,就如它是與我們的肉體形式的細胞相連一樣。所以不能停止體驗,體驗會引導人找到豐盛的源頭。賽斯一再的提醒:「你是個多重次元的人格,在你內 , 有你可能須要知道的所有關於你自己的知識、你的挑戰和難題。其他人能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幫助你,在你發展的某個層面上,這種幫助是必須的、很好的。但我的任務是提醒你,關於在你自己存在之內的不可置信的力量,並且鼓勵你去認識和利用它。 」靈魂在賽斯觀點是活生生的、有反應的、好奇的,並且永遠在變,它形成了你的肉身與世界,經常處於一種流動不居或學習的狀態。
賽斯的靈魂觀念看起來並不玄妙,肉眼之所以看不到靈魂,是因為當我們的肉體生命死後,會立即以「靈體」的方式繼續存在。這個靈體也是做夢或出體時的「身體」,這形體看起來會像是具體的,但靈魂的震動頻率比物質實相的人類還要高,所以一般人看不到靈體。 事實上,靈魂是内在自我最親密、最有力的部分,靈魂充滿活力、反應靈敏、充滿好奇,開放冒險的,它永遠在變化和成長。靈魂要比我們所能明白的更有智慧、知識、信息和力量。賽斯向我們指出,一旦我們真正明白了自己靈魂的本質,我們就能開始有意識地利用靈魂的更爲巨大的能量、力量和知識,並獲得更大的成長。
三、賽斯思想的靈魂與肉體關係
對於靈魂和肉體,有各種不同學派的說法。聖多瑪斯認為肉體不是靈魂存在的全部原因,但靈魂的存在都與肉體有關。 靈魂在與肉體結合之前或分離之後保持其獨立性,但在它與肉體結合的全過程中,它只是由此產生的人這一實體的實質具體性形式,並而不是實體之中的另一實體。賽斯說:肉體是靈體(astral form)的具體化。 祂指出,感覺和感情是靈魂和肉體的同步功能,它們同時發生,並非互別的存在。靈魂存在於肉體的每一部份,它與肉體器官同時執行生命功能。
身體的形成,對靈魂而言,是給予身體有一個完整的意義,有了靈魂的軀體才能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靈魂。身體即活生生的靈魂。靈魂可以活在許多形式裡,有些是實質的,有些則否。 但當你是實質的時,身體即為活生生的靈魂。 而我們可以做的是盡可能相信靈魂在身體中的創造。因為,靈魂結合了肉體而存在於肉體中,是為了要經歷一個無比豐富的世界;是為了要協力創造一個有色有相的實相;是為了要豐富感官知覺的神妙領域;是為了要體會能量被造成具體形態時的感受。是為了要透過身體來享受、來表達、來運用自己;是要幫助意識的偉大擴展。 這是賽斯所謂的靈魂生於肉體的目的。因此活著不是為了替某人的苦痛號哭而來,而是當我們發現不喜歡生活苦痛時,可以透過在內心的喜悅、力量和活力來改變。
賽斯認為,在每一刻你創造了你的肉體,而它是你對「你是什麼」的內在概念的直接結果,而且它隨著你自己思想不斷變動的步調而有重要的化學與電磁方面的改變。 肉身是極強的情感焦點的結果,你心靈的奇妙能量不只是創造了你的肉身,而且還維護它。 不分先後,沒有主動與受動、推動者與被推動者之分。身體實相的所有各部份,是靈魂的實相在肉體裡的版本;就像,外在宇宙的所有各區段「鏡照」一個內在的宇宙。 肯定靈魂在肉體中起作用,靈魂也必须透過身體才能與外界事物發生關係。靈魂和肉體並不是兩個相互獨立的,而是結合在一起的實體。
賽斯對靈魂或存有將生命的氣息賦予了身體及其內的三次元自己(存有的最初分靈進住最初只有身體意識的肉身,完成身心靈合一,透過自然的遺傳繁衍而成今之人類),三次元自己然後從事於"他自己打開新的創造區域的目的 "。換句話說,靈魂或存有,派出它們部分的自己,以便打開物質實相的新途徑,若不如此,物質實相是無法存在的。存在於這些實相之內的三次元自己,一定要把他們的注意力完全灌注於其中。一種內在的覺知給了他們精力與力量的泉源。但是,他們終究必須了解他們是在演戲,而"最後"從他們的角色,經過另一番領悟而返回到存有 。
靈魂或存有是為個人化的精神能量。它形成了你所穿的任一個身體, 並且是你的肉體存活背後的原動力,因為你由它得到你的活力。 「肉體」和「靈體」的本質是截然不同,肉體遵循「線性時間」 與「線性空間」 。靈魂不需要遵照物質實相裡的法律與原則,它也不依賴肉體的感知。靈魂所感知的乃是在你所知的實質事件之下的精神性的活動與事件。靈魂的感知不依靠時間,因為時間是一個物質界的偽裝,不適用於非物質的實相。 119靈魂的靈體是不同的,靈體不需遵守「線性時間」與「線性空間」的法則。時間是同時存在,過去現在未來是同時存在,前世今生來生也同時存在,不只時間同時存在,空間也是並存的 。在靈體的世界,只要一動念頭在某個空間,靈魂就出現在想去的地方,完全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障礙,來去自如。
在台灣大力推廣賽斯思想的許添盛,他從賽斯的觀點解釋肉體和靈魂的關係,肉體是靈魂的物質性顯現,慾望又可分為肉體的慾望及精神的慾望;肉體慾望是靈性在肉體層面上的神聖展現,是要引導我們在物質的層面上體驗靈魂的神聖性,而了悟到原來物質及精神乃是一體。因此,肉體的慾望,成了在物質世界的人靈性成長的指引。那精神上的慾望呢?它是直接來自內心的指引,是我們內在的神性及佛性化為具體的呼喚,是內在的神諭;神性及佛性是所有生命最不可或缺及具體的那一部分。因此,內在最深的靈性便化為精神上的慾望,不斷地指引我們回家的路,令化為生靈的一部分不致迷失方向。 賽斯強調,靈魂與肉身結合,並在肉身中體驗一個難以置信的豐富世界,靈魂投生爲人,為豐富感官知覺的神奇領域,來感覺有形的能量,運用肉身並通過祂來享受和表達你自己。
四、賽斯思想的靈魂輪迴轉世
在佛教的觀點當中,萬物皆有因果報應,認為人往生後靈魂本體依然是存在,有些的人在死後可以投胎再生,即是所謂的轉世輪迴。佛教認為人在地球上會不斷地輪迴,靈魂本體藉由自力修行,進而開悟、解脫,若能成道就會脫離輪迴。美國心理醫師布萊恩.魏斯從醫多年,利用催眠方法治療病人心理疾病。他相信每個人都有靈魂,在肉身死後仍然存在,而且數度返回人間,進入不同的身體,努力探索追尋,以達到更高的境界。 這和新時代的思想相同,肉體的死亡,靈魂是不滅,永恆不朽,會繼續追尋更高的智慧。
靈魂不受限於物質世界,當肉體死亡時,我們的意識也不會滅絕,因此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我們的靈魂進入一個永恆移轉的過程。 靈魂是被創生的,不能先於肉體而存在,只存在於肉體中;但在肉體死亡後靈魂仍然存在。若謂靈魂可以「不朽」,與之相對立的「肉體」,就一般人的認知,則是終歸變滅,並無永生的機會。賽斯曾說:「不管你相信或不相信你會轉世輪迴,你就是會轉世。」 這觀點相當不同於西方宗教認定的「一世定永生」。
賽斯訊息提到,不管人生前信不信宗教,有沒有信仰,一但死後到了靈界,都會有充滿智慧熱情包容的靈界響導來帶領,教導剛往生進入的新靈體,如何適應與安心在靈界,體悟靈界的奧妙,解除當入靈界的陌生與擔心。當靈魂發現肉體的自己已經死亡時,通常會很沮喪,尤其是當他覺得自己還是活力十足得時候便死亡,更會感到難過和驚恐,此時會有所謂的「靈界響導」前來接引,協助靈魂。 靈界響導會幻化成往生者可以接受的身分前往,例如神佛形象或是親人的相貌,取得往生者的信賴。
如果死後沒有發現靈界響導是因為,在往生後也許全然拒絕相信自己真的死了,還繼續把情感能量集中在前生所知的那些人身上。對物質實相大量的情感貫注可能阻擋自己進一步的發展。賽斯強調永遠會有嚮導來幫助你了解你的情況,但你可能如此全神貫注而對他們全不留意。 賽斯也表示,在死後不同的階段,都會有響導和教師出現,來協助靈魂重新適應靈界,並解釋存在的本質,以及指導下一階段的選擇。 往生的世界,由此看來是容易適應新的存在狀態和被妥善照顧的環境。
死後是否有天堂和地獄?新時代思想的幾位高靈對這問題的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歐林高靈說:「在你死亡的片刻,你腦海中縈繞的想法,將引導你之後去的地方。」 往生者生前相信有天堂和地獄的信仰,死後將會依照他的念頭進入天堂或地獄的幻相裡。伊曼紐高靈說:「你們是所有事物的創造者,如想要有審判,你們就會接受審判,如希望有懲罰,恐怕不管我們想要給你們什麼,我們都必須遵從造物者的神聖法則給於懲罰。 賽斯和祂們說的大致相同,認為天堂和地獄是我們傳統觀念,往生後有一段時間會住在哪我們所謂的天堂地獄裡。但賽斯表示,這些景象都是暫時的,因為意識的能力和創造力以及想像力,都不會長居於乏味和停滯不動的地方。 最後靈魂會自覺到所處的幻相地,或者是靈界的老師也會一直在旁引導,協助靈魂破解這些情境的幻象。
賽斯強調,在你所有轉世的存在中,你一直在擴展你的意識、你的意念、你的感知、你的價值觀。你掙脫了自設的限制,而在你學會脫離狹窄的觀念與教條時,你精神上便有了成長。可是,你學習的速度完全看你自己:對善惡的狹窄、教條性或死板的觀念會妨礙你。 如果你不選擇在精神與心靈上有彈性的話,關於存在本質過於狹窄的觀念可能跟隨你幾世之久。
死後到輪迴的過渡期會有多久?在賽斯資料中認為,這過渡期可能持續幾世紀之久,它也可能只持續幾年。有些案例中,一個人格很快地進入另一次的人世生活裡,可能只在幾小時內。這通常是不幸的,是由想要回到肉身生活的執迷欲望所造成的。不過,一個負有偉大使命的人格也可能作這種快速的轉生,他不要或丟棄了一個舊的肉體,而幾乎立即重生於一個新的,以便完成一個已經開始的重要而必要的計劃。 當一個靈魂足夠的明察,再度考慮變成人時,那時許多輪子就會開始轉動。但是時間還是因人而異。一般來說,靈魂尚未完成他的目的之前,靈魂的轉世可能就無止境地下去。
死後靈魂可以有些的選擇,有無限的不同經驗對靈魂做開放,一般地說,有三種主要的範圍:
1.你可能決定再投胎一次;靈魂接受了靈界導師協助後,最終思考決定以後,會擬定下一世的生命藍圖,再次轉世投胎。伊曼紐高靈說:「每次靈魂投胎之前,靈魂的需要和慾望之各個層面,都會被這靈魂本身和其教師及同伴們詳盡的研究。」 生命的來到,都非是意外,而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一趟學習旅程。
2.你可能決定貫注焦點於你的前生,用它作為新經驗的素材。
3.你可能完全進入另一個可能系統(system of probability)。
有些「人」,有些人格,比較喜歡一種把過去、現在與未來圍在一個似乎合邏輯的結構裡的生活組織,這些人通常會選擇轉世。有些人天生偏好以不尋常的直覺方式來體驗事件,而由聯想過程來提供組織。這些「人」會選擇一個「可能系統」為他們下一個主要努力的目標。 由此看來,靈魂到了靈界,依然可以受到尊重,自由選擇靈魂所要的目的。選好就各就各位的向著成就它所扮演的角色。
靈魂透過投胎轉世的過程,不停的開展和學習,豐富他的精采度。雖然這一世我們的意識無法明白生命輪迴的真相,但這些知識都在靈魂的資造庫內。 轉世的目的,是靈魂用肉體生命來探索實相,以物質生活有形有樣的架構,具體的表達自己,學習完成靈魂所設定的學分。賽斯強調在轉世中設計了許多學問和奧秘,一切皆出於善意,而非懲罰,靈魂藉著轉世投胎的機制,來做各種不同的嘗試和挑戰,例如學習愛與恨的功課,從中探究不同的深度,在任何一世中,找到自己存在的目的和意義。
五、結論
人活著是站在舞台前方,往生後轉到後台。新時代賽斯思想經常提到肉體是靈魂所穿的一件衣服,為了在世間的戲劇角色扮演所穿的戲服。所謂的死亡,只不過是我們脫離角色,脫掉戲服,而輪迴是換上新角色新戲服新道具,再站上新舞台,本體的自己依然不變。活著時,死是存在的;死,卻還活著。不管是生是死,你都是存在的,因為靈魂是不可思議的莊嚴、偉大。
靈魂與輪迴,換個角度來看,也是保存能量的方式。是推進人類或其他生命存在的演化,輪迴是一種不段轉進的終極學習,讓我們有機會接觸與學習新的人、事與物。靈魂將能量意識轉至另一個不能爲我們生理感官所感知的層面而已。而在死後靈界的世界裏,每一個念頭和信念會即刻實現,而不像在物質世界會有一個緩慢實現的過程。
通過賽斯所展現的更爲廣闊的生死輪迴的視野,生命似乎並非是命定,自我並非沒有力量,毫無價值和意義;而是可以去擴展和創造不同的生命實相。訊息中常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那就是我們的生活經驗是可以改變的,不是宿命也不是命定,改變之道在於改變我們對自己以及對物質性生命的「信念」。當我們學會了該學得的課程,我們就會結束輪回,離開物質系統,前往更高的層次。
賽斯是誰也許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誰,重要的是賽斯所帶來的信息,對我們有沒有幫助,如何去了解和運用它。每個人的生死信仰會直接關係到自我和生命意義的看法。對生與死抱有不同的信念,會決定個人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體驗。對靈魂和生命轉世觀的認識,是對生死問題的重要解答之一。對東方宗教傳統來說並不陌生,但對西方傳統和現代的科學唯物主義世界觀所不容。賽斯傳授的有關死亡和輪迴的信息,打破許多傳統思維,若能拿掉既定的思維,開放的心胸去研讀,或許會發現依然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參 考 文 獻
1.珍‧羅勃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靈界訊息─賽斯書》方智,1994。
2.珍‧羅勃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心靈的本質》,台北:方智,1997。
3.珍‧羅勃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靈魂永生》,台北:方智出版社,1995。
4.Sanaya Roman,羅孝英譯,《靈性成長》,台北: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
5.王季慶著,《心內革命─邁入愛與光的新時代》,台北:方智出版社,1997。
6.王怡仁著《自在修練:40個賽斯修為輕鬆上手》,新北:賽斯文化,2015。
7.許添盛著,《愛是你,愛是我:許醫師穿越真情烈愛的療傷處方》,台北:遠流,2005。
8.Pat Rodegast, 王季慶譯,《宇宙逍遙遊》,台北:方智,1990。
9.珍‧羅勃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王育盛譯《個人實相的本質》,台北:方智。
10.珍‧羅勃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夢、進化與價值完成》,台北:方智。
11.許添盛著,《邁向內在的朝聖之旅》,台北:方智,2001。
12.王季慶著,《心內革命─邁入愛與光的新時代》,台北:方智,1997。
13.Pat Rodegast、Judith Satanton合編,王石真譯《超越恐懼選擇愛》,台北:方智。
14.Sanaya Roman,羅孝英譯,《靈性成長》,台北:生命潛能,2008。
15.王季慶著,《賽斯讓你成為命運的創造者》,台北:方智,1999 。
16.珍‧羅勃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健康之道》,台北:遠流。
17.Nancy Ashley 著,王季慶譯,《心靈探險─賽斯修練法》,台北:方智。
18.Dr. Michael Newton著,曾怡菱譯,《靈魂的旅程》,台北:十方書2003。
19.Sylvia Browner、Lindsay Harrison著,法蘭西斯張譯,《靈魂之旅》,台北:人本自然,2002。
20.James Van Praagh著,朱衣譯,《與天堂對話》,台北:時報文化,1998。
21.布萊恩.魏斯著,朱衣譯,《前世今生來生緣:穿越時空的靈魂之旅》,台北:時報文化,2007。
22.趙敦華著,《中世紀哲學史:基督教哲學1500年》,台北:七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