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演基 博士生
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
論文提要
地藏菩薩本願經在安寧緩和病房的運用比較少,主要是地藏菩薩給大眾的觀念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在民間信仰中是在地獄的菩薩,也是因此很多人害怕往生後的世界。其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說明的相當清楚,關於臨終各種現象及現世因果關係,所以用經文來對照一些醫療上不可思議之現象,是可以有所相應的。在安寧緩和病房期間,利用地藏菩薩本願經經文來幫助病人及家屬,找到一個安心立命的方法,普渡大眾原本恐懼的心靈。進而達到往生極樂世界之境界。
關鍵字: 地藏菩薩本願經、安寧緩和病房、臨終現象、現世因果、極樂世界
一、緒論
《地藏菩薩本願經》 緣起是佛教釋迦牟尼佛於忉利天為母說法。講述地藏菩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所發大願:「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為其母所發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又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又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法之中,有一女人,字曰光目,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 ,大地有定之意,秘藏有慧之義。從臨床病人的身心靈上來分別相對應,身體的病痛已是如同陷入地獄中的受難感受,心裡的苦悶更似在黑暗無間,靈性課題更是在徬徨無助中,透過研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對應到如何身體轉念、心裡剖析、靈性開啟等等問題。
二、方法
卷上主要是緣起,說明地藏菩薩在過去生所發誓願,歷經各各不同的成長生活背景,在每一世為救拔親人,尤其是母親,而來啟發他對於眾生廣大發願救度,進而達「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之願。
卷中表法出來各式各樣地獄狀態,也相應著人間各種不同苦難生活及環境,也提示著我們對地藏菩薩之大願力要有信心,清楚地藏菩薩帶領我們走向成佛修行的大道。稱念各不同佛名號,有各不同因緣及功德力,讓眾生能有體會及方法來安定身心。特別提醒,即使重罪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可銷滅或亦漸銷滅。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卷下講授到對人間種種不完具者、貧窮者,所起的布施因緣、起心動念不同而有所不同果報。及各自發心迴向功德在未來所能感召的殊勝果報,且捨一得萬報。能學習地藏菩薩精神,能見聞、讀誦、解說地藏菩薩本願經都是利益無量無邊,說不能盡。即使是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讚歎恭敬,布施供養,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若能迴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
三、應用
在安寧緩和病房照護六、七十位病人中,法師常運用地藏菩薩本願經來幫助病人及其家屬,從讀誦或解說中,找尋相應於個人心靈課題的經文,來解決內在問題,進而也能學習地藏菩薩的大願精神。病人也能從個人延伸到家庭再到大眾的思維,讓身體的痛苦能轉念放下,也能談出自己內心的不捨,如:不甘願、不放心、放不下、做錯了。病人除了不捨外,會有自我尊嚴感受損與喪失,自我放棄,死亡恐懼,心願未了等等問題。也有些病人試圖逃避死亡,不能學習正確的因應方法和態度,對正法認識不正確。
(一)應用案例一:
安寧病人老師:蔡居士
年齡:62歲
性別:男
住院時間:104/5/4~5/16
104/5/28~5/31
104/7/15~7/27
原基督教,後改佛教。五月皈依來訪視的法師。
往生時間:7/27(醫院)
案例說明:
病人有一個姐姐,二個弟弟。同父異母有再二個妹妹。三段婚姻離婚,與第一任妻子生兩個兒子,兒子皆各自成家,各生一女兒。與第二任妻子生一個兒子。
病人是第三次進安寧緩和病房了,法師第一次接觸,病人女友有先到佛堂跟法師討論這次比較緊急,希望法師能幫忙病人面對死亡。一進病房,雖是初次見面,因見病人狀況不佳但意識清楚,病人的女友請師父開示。於是法師直接講解,觀無量壽經裡「落日觀」、「水觀」 及阿彌陀經 裡最後的迴向文,讓病人對西方極樂世界有概念。隔天志工來關心,法師剛好也在病房,志工詢問病人想不想聽什麼歌曲?國台語都可以。病人選了「思慕的人」、「孤女的願望」兩首台語,志工們開心表演,法師也陪著唱。志工請病人再點一首,病人說不出要什麼歌,法師於是提議就唱「心事誰人知」、「浪子的心情」送給病人聽,病人在歌聲中回憶。過四、五天時,看護跟法師,提到昨天推病人到地下室理髮時,病人說兒子還沒來看他。法師於是利用時間與病人女友詢問,是不是病人兒子沒有來?病人女友回應有來,昨晚有來。法師再問:喔!是不是還有沒來的?病人女友才說是還有,不過三十多年沒見過面了。法師特別提會不會想見?應該鼓勵並詢問病人意願。經病人女友第一次詢問,病人說不需要。法師隔天知道又請病人女友再問問,終於病人肯親自打電話給第一任前妻,提到自己病情,於是前妻願意帶小兒子跟他太太、女兒來看他。當日,前妻說她都放下了,兩個兒子都成家,要病人也要好好跟佛祖去修行。病人留下最心愛的兩款戒指給兩個兒子,也包紅包給小孫女。她們要離開時,在病房門口,法師私下請小兒子要牽爸爸的手,感謝他,沒有他就沒有您。小兒子相當懂事說好,法師說可以陪他進去,不過,小兒子說他自己可以的,他就轉身進入病房。此時,病人前妻跟法師提了,就是這個兒子出生還沒有滿月,他們就離婚了。病人在見完第一任前妻及兒子,情況慢慢下滑,法師鼓勵病人多聽佛號,心中跟著念,要放下一切,但是病人似乎對活下去還抱著很大希望,求生意志很強,不太想念佛,原本是基督教信仰,因為其女友是佛教徒,在她積極鼓勵下,在今年五月皈依佛教。星期一的早上,病人女友遠遠見到法師就趕快請法師幫忙,病人已經昏迷兩天,又是大喊。在病人如此不穩定之中,法師在病床旁邊幫忙誦乙部地藏經來開解病人。病人在半昏迷中,女友跟法師在旁,法師見病人有點不尋常,用手握住病人的手,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一陣子後,病人緩和恢復平靜,法師在旁加強開示。病人再經歷兩天後,往生前八小時就開始在病房由女友親屬幫忙助念,法師一再趁機提醒病人心中隨著念佛機念,病人似乎呼吸有跟著念,病人呈現安祥睡著相,往生後又到助念室念八小時。病人女友一再到台大醫院安寧緩和病房感謝。法師心中也是感動。
病人內心初期接受死亡還有些排斥,還期待在繼續活下去。有過三次婚姻,對第一任妻子所生二個兒子,在離婚後就不再與他們見面。能在往生前與前妻及兒子的夫妻做四道人生,是相當特殊的。法師透過《地藏菩薩本願經裡》利益存亡品第七:「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地藏菩薩、觀音菩薩、阿彌陀佛、藥師佛、釋迦牟尼佛等等,都是可以的。在經典的讀誦過程,我們已經稱念多位佛名,滅無量罪,也種無數福,更是結無邊緣。來提示病人要面對自己,也要能相信佛法,唯有信才能入佛法大海,就如同基督教相信上帝一樣的堅定與信任,也唯有真心放下才能得到心靈的平靜。不捨一定會有的,在彼此之間要能把不捨化做祝福。法師也是希望,《地藏菩薩本願經裡》囑累人天品第十三:「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讚歎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聖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疫不臨,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轉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從,十八者、眷屬歡樂,十九者、諸橫消滅,二十者、業道永除,二十一者、去處盡通,二十二者、夜夢安樂,二十三者、先亡離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諸聖讚歎,二十六者、聰明利根,二十七者、饒慈愍心,二十八者、畢竟成佛」。 能帶領病人信心,對今生有緣的人,都能感謝感恩並放下執著的心,往生西方。
(二)應用案例二:
安寧病人老師:吳居士
年齡:69歲
性別:男
住院時間:2015/5/20~5/30
2015/6/1~6/20
2015/6/26~7/10
2015/7/19~8/10
皈依日期:7/20,法名:安雄。
往生時間:8/10(醫院)
案例說明:
病人與前妻離婚,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病人父親97歲還健在,二個弟弟二個妹妹。小兒子成家有一女兒。全天有印尼看護。
病人進安寧病房四次,前三次幾乎不理會出家僧眾,對佛教沒有好觀念。法師在其第二次入院,出院前三天到院,所以知道病人狀況。法師擔任其第三次入院時的宗教師,每天都去舉手招呼就走,不談任何事務,只是默默關心,此時的脾氣還是相當易怒的。原本病人前妻一直希望病人依靠佛法也私下表示是不是能幫病人皈依?直到病人第四次入院,病人似乎對法師產生軟化並點頭接受法師幫忙皈依。法師自此每天坐病房沙發一邊跟印尼看護談話,一邊關懷病人狀況。有天病人忽然對法師比讚又眨眼又微笑,病人女兒笑著對法師說:您現在在我爸爸心中很重要。病人的爸爸九十七歲,來探視病人時,法師把握機會,牽起阿公的手跟病人的手握著,四道人生:道愛、道謝、道別、道歉,病人擦著眼淚並一直流淚,阿公是感動的。病人的前妻是佛教徒,一直希望病人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會來陪同病人念佛,法師牽病人的手送花束給前妻感謝生病期間的照顧。法師幫忙病人讀誦三部地藏經,家屬也幫忙誦多部阿彌陀經。法師覺得病人有感受到經文的利益,開啟了內在力量。臨終前,最後妹妹來後,妹妹對病人也做了四道。離開病房門口,不久病人就往生了。經八小時助念,嘴角上揚,現場助念者相當感動。
病人因為過去對佛教的不好印象,透過法師建立關係後再幫忙讀誦經文來啟發病人,病人身心起伏不定,透過法師讀誦三部的地藏菩薩本願經,得到內心的安定。法師所依據《地藏菩薩本願經》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讚歎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各遣侍者問訊世尊。是時如來含笑」。 說明著這是佛陀為母說法,是部佛門孝經。地藏菩薩也是為母發大願,也延伸至為眾生發願。讓病人感受孝順的精神與眾生的奉獻,放下自我,不再侷限於自我的身體的問題,而進一步能放下。也感謝病人父親也感謝前妻,更對女兒、兒子們有開啟孝道之門。在靈性課題裡有些心願未了,對過戶在妹妹名下的房屋是否願意歸還?也在最後時刻,妹妹的到來並道歉及承諾,而達到放下。孝為眾善之門,能歸順天地自然萬物的道理,更是改變自我心性的良方。病人從原本剛強難調伏的個性,經法師及醫療團隊的四次入院幫忙關心照護,如同《地藏菩薩本願經》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讓病人產生柔軟心、感恩心,不再亂發脾氣。
(三)應用案例三:
安寧病人老師:張居士
年齡:61歲
性別:男
住院時間:104/8/6~8/14
皈依日期:8/12張居士,法名:安心。
往生時間:8/14
案例說明:
夫妻有兩位兒子都三十多歲,皆已成家,老大有生一女兒。
病人腦昏迷,其太太一直陪伴在旁,是民間信仰,病人無法應對言語,太太常常跟病人講話安慰,家庭和樂。因為見到隔壁床病人往生是相當順利而隔壁床的家屬更是祝福感謝大家,法喜充滿。因此也拜託師父幫忙他們夫妻一起做皈依。而法師皈依後誦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來幫忙病人,其太太見到病人身體有數次不一樣的反應並發心為病人讀誦三部。往生前、後念佛相當殊勝。病人往生後,家屬們再度來到6A病房,相當感謝醫療團隊們。
家屬都接受病情事實,病人是昏迷中的狀態,於是透過讀誦經典讓病人,可以透過聽聞使其了解經文並體悟生命。法師主要是觀察到夫妻情深,不捨之情。因此透過《地藏菩薩本願經》見聞利益品第十二:「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復願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永擁護我。是人於睡夢中,即得菩薩摩頂授記。」 讓病人及家屬內在力量能提升,面對死亡課題能自在。病人太太的發心讀誦,功德不可限量,《地藏菩薩本願經》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讚歎恭敬,布施供養。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若能迴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平常更是陪伴念佛,念阿彌陀佛,讓病人身心平靜,家屬也得到安心。
三、結論
《地藏菩薩本願經》如來讚歎品第六:「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夢惡鬼,乃及家親、或遊險道、或多魘寐、共鬼神遊。日月歲深,轉復尪瘵,眠中叫苦,慘悽不樂者。此皆是業道論對,未定輕重,或難捨壽、或不得癒,男女俗眼,不辨是事。但當對諸佛菩薩像前,高聲轉讀此經一遍。或取病人可愛之物,或衣服、寶貝,莊園、舍宅,對病人前,高聲唱言: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對經像前捨諸等物,或供養經像、或造佛菩薩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燈、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於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自書此經或教人書、或自塑畫菩薩形像乃至教人塑畫。所受果報,必獲大利。是故普廣,若見有人讀誦是經,乃至一念讚歎是經,或恭敬者。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普廣,汝以神力,遣是眷屬,令對諸佛菩薩像前,志心自讀此經,或請人讀,其數三遍或七遍。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遍數,當得解脫,乃至夢寐之中,永不復見。」裡面經文雖介紹了各式各樣的生死業報狀況,但是在地藏菩薩的大願力,任何眾生都是可以透過真心發露懺悔來得清淨,也能得到菩薩的力量來提升自己內在力量,更能好好面對死亡課題。從身體、心理的反應,在讀誦經典時相對照之下,得到地藏菩薩的加持力,在靈性課題裡見到慈悲喜捨。釋迦牟尼佛是大醫王,講地藏菩薩的故事給我們了解,是希望我們能學習孝順父母,更能把眾生當做累世的父母,進而奉獻於大地,善待每一動植物,也不貪求一絲一毫的名與利,對待萬物如同大地對我們的心,是平等、博愛的,任何事物都不容忽視其中的小道理,寶藏就藏在細節中。地藏是我們現在所踏之大地,地上或地底深層都存在宇宙萬物及人生道理,我們是否能透過體會?而能開發出自己的心性走向完美境界。當然我們如果都只是看表面,是聽不到病人心裡靈性課題,所面臨的問題。我們如同鏡子一樣,見到病人時就能反射出他的身心靈狀況,透過我們的心照亮他的心,用我們的快樂來感染病人及家屬,用更承擔的直心來看破生死問題。反作用力,煩惱即菩提,能靜心看到身體的苦、心理的苦,就能發心、發願來提升內在力量,面對靈性課題,進而影響身體及心理,產生微妙的變化,來生死自在。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身心靈層面來開解病人及家屬的各種疑難雜症。安寧緩和病房的安寧病人老師,用身教、言教來啟發整個安寧醫療團隊,也啟蒙家屬的身心靈,更是讓大眾彼此相依相信,在人生的路途學習互相付出及關愛。其實最大受益者是參與其中的我們自己,一次次修正我們自己內心的煩惱障礙,自我反省檢查身口意,能再光亮面對安寧病人老師的互相學習。教學相長,互利互惠,在經文裡有黑暗也有光明,互相支持著,也是讓我們一樣透過《地藏菩薩本願經》的深刻意義、深層意思,反省著身口意業所造的每一微細善、惡業,所帶來的每一果報。以眾生為本,發地藏大願。
《地藏菩薩本願經》不只是佛教裡面提倡孝道的經典,更是安寧緩和病房臨床運用上,不可缺乏的寶典。可以讓病人從中懺悔往昔罪惡業,更能了解如何改進自己的行為,而達到呈現善報。在每一念頭都是一顆善惡業的種子,在助緣的引導下,有的先長,有的後生,有的重罪輕受,有的罪業清淨等等,即使在最黑暗角落,也會因為一個自我反省的懺悔慚愧而產生光明,照亮整個失望的心靈。感謝台大安寧緩和病房所有醫護人員、感恩安寧病人老師獻身說法、感動志工們無私熱情、感受病人家屬的各自體會、感染蓮花基金會的人員及宗教師們大慈大悲、感覺華梵大學佛學系培育與教學的重要。真心即是道場,當願台大醫院安寧緩和病房的走廊就是成佛之道,路過、走過眾生皆種下成佛的菩提種子,在成佛大道上互相提攜、互相鼓勵,善終善緣滿人間。
未來將是老年化社會,彼此之間的互動照顧已經必須要突破家庭的框架,走向社區大眾共同照護的課題。在台大醫院安寧緩和病房的帶動下,本土靈性化發展得以順利,全省各醫院的安寧緩和病房更是有制度互相交流與支援,創造無數的病人善終,未來期待能結合各地醫護人員、藥師、志工、社工師、心理師、宗教師等等,用社區藥局做長期安寧照護連絡站,來整合安寧緩和醫療與居家照護,發展更有系統的社區安寧照護。不分宗教的互相關切病人及家屬,用最寬容的心來面對死亡課題,也能加強《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學習,融入在社區安寧照護中心來舉辦讀書會,發揚中華文化傳統孝道精神,視社區每一年老的人都是我們的父母親、年輕的人都是我們的親人、年幼的人都是我們的小孩。不分南北、不分種族,讓從事的大家平時有個互相交流及共識,更可以深入里民做基層教育,使社區大眾得以有理解安寧醫療及各種臨終可能面臨的狀況。安寧照護要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病人家屬也要能勇敢活在未來的每一天。安寧照護,需要以病人為中心。
《地藏菩薩本願經》將是【本土化靈性照顧】二十一世紀開啟病人靈性課題的心靈鑰匙。包括醫護人員、心理師、社工師、宗教師、藥劑師、關懷師、志工團體等等,在面對安寧緩和病房、社區安寧照護、居家長期照護等等方面,幫助安寧病人老師及家屬。安寧緩和醫療如同大地養育眾生,也開發眾生身心靈密碼,打開無量無邊眾生寶藏,體悟地藏菩薩對人間受苦受難的眾生,平等無私的誓願救拔,更是需要隨時隨地感同身受,覺察一切人事物,發廣大願行,身體力行的跟隨地藏菩薩,大柔軟心撫慰病人,大懺悔心引導病人。因此,生死兩相安的學習歷程、生命教育的創新與展望、生活社區相容安寧照護,將會未來安寧照護重要的方向與展望。
參 考 文 獻
一、【藏經】
1.大正藏 (T) » 第 13 冊 » No.0412 » 第 1 卷
2.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3, No. 411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
3.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65《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4.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64《佛說大阿彌陀經》。
5.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13冊No.412 地藏菩薩本願經 (2卷)【唐 實叉難陀譯】第 2 卷。
6.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3, No.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