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黃運喜
蓮華佛學研究所所長,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兼任教授
h0933459971@gamil.com

 

論文提要
本論文主要以明代小說《喻世恆言》中〈月明和尚度柳翠〉、〈明悟禪師趕五戒〉為主題,探討這二則故事中的同名人物「紅蓮」的象徵意義。因這兩則故事都是講述高僧破戒後墮入因果業報,最後分別由另一高僧點破度化,才免去繼續沉淪的命運。很巧合的是在這二則故事中都出現名為「紅蓮」的女性,兩位高僧都是因「紅蓮」而破戒,「紅蓮」在古代中國文學中有何意義?至今仍未見學界做過較完整的分析,本文之撰寫,是想彌補這項不足。

關鍵詞:紅蓮、玉通禪師、月明和尚、五戒和尚、明悟禪師

 

一、    前言
本文選擇明代著名小說《喻世明言》中的兩篇得道高僧之破戒與度化為主題。《喻世明言》中的故事取材,可上溯宋元時期,但也反應明代社會中的佛教部分面貌。《喻世明言》為「三言」中的一部小說,僧侶因情色破戒的內容,在「三言」,以及其後的「二拍」中亦不少見,此類主題背後要傳達的意義確實值得進一步研究。
選擇「紅蓮」這個角色當作探討的對象,主要是因其在佛教的辭彙中具備多重的意義,一些學者對於這一語彙解釋,往往無法顯示這二則故事中,兩位高僧都是因「紅蓮」而破戒的象徵意義。如吳光正在《中國古代小說原型與母題》認為:

紅蓮在小說和戲劇中是作為佛教色欲中的考驗和符號出現的,指的是女性的性生殖器。 
據印度學學者考證,公元前800年的梵書中蓮葉就象徵子宮, 蓮花後來演變成荷花女神﹙世界之母﹚、宇宙蓮(創造之源)。印度人描繪 「林迦」(陽器﹚時,通常把陽器置於蓮花瓣上,或以蓮花瓣飾邊,以蓮花梗纏繞,象徵男女蓬勃的性活力。 

另筆者在今年初為某科技大學之學報審查一篇論文,題目為:〈「質本潔來還潔去」─從〈月明和尚度柳翠〉及〈明悟禪師趕五戒〉看馮夢龍看高僧破戒的態度〉,該文認為:「的確,在文本中,紅蓮的性格扁平乏味,與『紅蓮』這個符號所承載的豐富意涵並不相稱,殊為可惜。」 
以上兩種說法均不夠周延,無法顯示紅蓮在這二則故事中的地位,本文之撰寫,是想彌補這項不足。

 

二、    〈月明和尚度柳翠〉、〈明悟禪師趕五戒〉之破戒與度化故事
〈月明和尚度柳翠〉收入《喻世明言》第29回,內容敘述南宋高宗時,臨安府尹柳宣教因不滿水月寺住持玉通禪師,未在其上任時前往參拜,遂設計妓女吳紅蓮用美色誘惑玉通禪師,結果玉通禪師因而破戒。事後,玉通禪師從吳紅蓮口中得知被府尹柳宣教所設計,在寫下寫下八句《辭世頌》後就圓寂在禪椅上。《辭世頌》中謂:「
你使紅蓮破我戒,我欠紅蓮一宿債。我身德行被你虧,你家門風還我壞。」 後來柳宣教看了《辭世頌》之後道:「此和尚乃真僧也,是我壞了他德行。」懊悔不及。 
玉通禪師圓寂後轉世為柳宣教的女兒翠翠,在翠翠八歲時,柳宣教感染疫病而故,柳夫人因無錢財而流落臨安。轉眼之間,翠翠已成長至十六歲,最後成為娼妓,並改名為柳翠。柳翠雖從娼,但自幼即喜好佛法,所得纏頭金帛之資,盡情佈施,毫不吝惜。在萬松嶺下造石橋一座,名曰柳翠橋;鑿一井於抱劍營中,名曰柳翠井。
當玉通禪師圓寂後,林安淨慈寺法空禪師道:「
可惜,可惜,此僧差了念頭,墮落惡道矣。」另一契友月明和尚也說:「阿婆立腳跟不牢,不免又去做媳婦也。」 後來聞柳翠在抱劍營色藝擅名,心知是玉通禪師轉世,意甚憐之,於是語法空禪師共同度化她。柳翠在水月寺印證自己前生事跡,返家後,留下二首偈語而逝:
本因色戒翻招色,紅裙生把緇衣革。
今朝脫得赤條條,柳葉蓮花總無跡。

壞你門風我亦羞,冤冤相報甚時休?
今朝卸卻恩仇擔,廿八年前水月游。 

〈明悟禪師趕五戒〉,又名〈佛印長老度東坡〉,收入《喻世明言》第30回,內容敘述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1067),浙江寧海南山淨慈孝光禪寺,有兩個得道高僧,是師兄師弟,一個叫做五戒禪師,一個叫做明悟禪師。一日,五戒禪師收養一位被棄置在雪地上的女嬰紅蓮,並將這位女嬰留在寺中千佛殿後的平房中,由一道人(寺院中的行者)撫養長大。轉眼間,紅蓮已長到十六歲,一日時遇六月炎天,五戒禪師忽想十數年前之事,於是走到千佛殿後的平房,與紅蓮見面。未料這次的會面卻促成五戒禪師犯了色界。
當五戒禪師犯戒時,明悟禪師慧眼已知五戒禪師差了念頭,犯了色戒,把多年清行付之東流。次日,明悟禪師邀請五戒禪師共同觀賞蓮花,並以蓮花為題,請五戒禪師詠詩一首,五戒捻起筆來,便寫四句詩道:「
一枝菡萏瓣初張,相伴葵榴花正芳。似火石榴雖可愛,爭如翠蓋芰荷香?」五戒詩罷,明悟道:「師兄有詩,小僧豈得無語乎?」落筆便寫四句詩曰:「春來桃杏盡舒張,萬蕊千花鬥艷芳。賞芰荷真可愛,紅蓮爭似白蓮香?」 
五戒禪師見此詩,知事跡已露,便轉身辭回臥房,洗浴罷,寫下八句《辭世頌》曰:「
吾年四十七,萬法本歸一。只為念頭差,今朝去得急。傳與悟和尚,何勞苦相逼?幻身如雷電,依舊蒼天碧。」坐上禪椅救圓寂了。
當明悟禪師看了五戒禪師的《辭世頌》,道:「
你好卻好了,只可惜差了這一著。你如今雖得個男子身,長成不信佛、法、僧三寶,必然滅佛謗僧,後世卻墮落苦海,不得皈依佛道,深可痛哉!真可惜哉!你道你走得快,我趕你不著不信!」也教人燒湯洗浴,換了衣服,到方丈中,上禪椅跏趺而坐,分付徒眾道:「我今去趕五戒和尚,汝等可將兩個龕子盛了,放三日一同焚化。」囑罷圓寂而去。 
五戒和尚圓寂後,其一靈真性轉世到四川蘇姓人家,其母王氏夜夢一瞽目和尚走入房中,吃了一驚,明旦分娩一子,此人即東坡居士蘇軾(字子瞻)。明悟禪師也轉世到四川謝姓人家,其母章氏,亦夢一羅漢,手持一印來家抄化,因驚醒,遂生一子,此人俗名謝瑞卿,後來出家,也就是蘇東坡的方外至交佛印禪師。
蘇軾與謝瑞卿同窗相厚,只是志趣不同。那東坡志在功名,偏不信佛法,最惱的是和尚,常言:「
我若一朝管了軍民,定要滅了這和尚們方遂吾願。」 謝瑞卿則諸經內典,一覽輒能解會,但不屑應舉求官。後來蘇東坡高中科舉,當上翰林學士,於是修書請謝瑞卿到京師汴京,原意是讓其動功名之念。謝瑞卿也擔心子瞻一旦富貴,果然謗佛滅僧,也要勸化他回心改念,遂隨著差人到東京。
不久,京師乾旱,赤地千里,仁宗下旨在大相國寺舉行,蘇東坡與羅慧卿具參加這場法會,因蘇東坡的無心心之過致使瑞卿出家為僧,成為佛印禪師,雖然正中瑞卿下懷,但子瞻從此心存歉疚,佛印則以此契機,經常故作抱怨,使東坡不得不聽其言,效其行,潛移默化,「
把個毀僧謗怫的蘇學士,變做了護法敬僧的蘇子瞻了。」 
蘇軾仕途不順利,宦海沉浮不定,佛印則一路追隨,不時點化。神宗元豐二年(1079)在湖州,因詩作譏諷朝政,下獄幾死,一夜,在獄中夢見佛印禪師帶領前往淨慈孝光禪寺,在此遇見紅蓮,醒後忽聽得遠遠曉鐘聲響,心中頓然開悟:「
分明前世在孝光寺出家,為色慾墮落,今生受此苦楚。若得佛力覆庇,重見天日,當一心護法,學佛修行。」幸而後來因奉旨赦罪,只是謫守黃州。蘇軾和佛印遂先訪淨慈孝光禪寺,從寺僧口中得知五戒禪師之事,也看了五戒禪師的《辭世頌》,發現與自己夢中所題四句詩相合,方知佛法輪迴並非誑語,佛印乃明悟轉生無疑。至此時東坡便要削髮披緇,想跟隨佛印出家、不殺生,不多飲酒,渾身內外皆穿布衣,每曰看經禮佛。 此後二十年,東坡因塵緣未了,仕宦依舊沉浮不定,輾轉各處,佛印則不離不棄,隨時點化。最後佛印、東坡二人在同日往生,了卻這一公案。

 

三、    「紅蓮」在故事中的象徵意義
在〈月明和尚度柳翠〉及〈明悟禪師趕五戒〉故事的人物中,大都是角色清楚,個性也很鮮明,像犯戒的玉通禪師與受果報的柳翠,以及犯戒的五戒禪師與受果報的蘇軾、度化柳翠的月明和尚與度化蘇軾的明悟禪師等。唯有讓高僧破戒的兩位名喚「紅蓮」的女性,無論是在故事中的角色或象徵意義,應該是從事相關研究者發揮的重點。以下是筆者以「譬喻」的觀點,解釋「紅蓮」在故事中所具有象徵意義的看法。
紅蓮的故事雛型最早出現在五代,錄於宋代的《古今詩話》,經張邦幾的《侍兒小名錄拾遺》而廣為流傳:

五代時有一僧,號至聰法師。祝融峰修行十年,自以為戒行具足,無所誘掖也,夫何,一曰,於道旁見一美人,號紅蓮。一瞬而動,遂與合歡。至明,僧起沐浴,與婦人俱化。 
在許多高僧破戒的故事中,「紅蓮」都是讓高僧破戒的女性名字,故事的創造者為何讓「紅蓮」擔任這個角色呢?筆者認為應從「紅蓮」這一名詞在佛教中象徵的意義來考察:
              (一)首先是在佛教課誦本,每月初一、十五要唱誦的「楊枝淨水」中有「
福壽廣增延,滅罪消愆,火焰化紅蓮」之句。「火焰化紅蓮」的典故來自《雜寶藏經》卷十「羅睺羅因緣」的故事,是敘述悉達多太子在出家前所娶之妻耶輸陀羅在太子出家後六年,於太子成道的同時生子羅睺羅,因此受到非議,淨飯王亦懷疑,欲將耶輸陀羅焚死,當耶輸陀羅步上火坑時,面相釋迦牟尼佛方向,心中祈禱希望火焰證明其清白,結果此火坑變為水池,火焰頓時化為紅蓮,自見己身處蓮花上。 

              (二)在佛教中的「八寒地獄」中「寒冰地獄」的異名為「紅蓮地獄」,此因寒而皮肉分裂如紅蓮華也。《瑜伽師地論》卷四曰:「紅蓮那落迦,與此差別,過此青已,色變紅赤。皮膚分裂,或十或多。故此那落迦,名曰紅蓮。」 俱舍光記十一曰:「缽特摩,此云紅蓮華。嚴寒逼切,身變折裂,如紅蓮華。」 

                (三)《佛說阿彌陀經》稱在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 其中之赤色蓮花及就是「紅蓮花」。

                (四)《六祖法寶壇經》曰:「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從上述可以解釋紅蓮的多重意義,「火焰化紅蓮」之「火」在本論文中可解釋為「情慾之火」,此情慾之火能讓高僧破戒。僧人在紅塵世間修行,必須克服情慾之火,並將引導昇華成為對眾生慈悲知情,這種修行也被稱為「火中栽蓮」。僧人破戒後若無人救贖,則可能直下紅蓮地獄,若有人渡化(救贖),則破戒者的後身,就有脫離苦海的可能,甚至可能直接超度到西方極樂世界,以蓮花化生。《喻世明言》中的月明和尚與明悟禪師就是擔任此救贖者的角色。唯人在五濁惡世修行,易受環境影響,缺乏鑽木取火般的定力,常因無法密護六根而破戒,否則「淤泥定生紅蓮」。從「紅蓮」的多重象徵意義中,可以解釋為何許多高僧破戒的故事中,「紅蓮」都是讓高僧破戒的女性名字的原因。

 

四、    結論
本文主要以明代小說《喻世恆言》中〈月明和尚度柳翠〉、〈明悟禪師趕五戒〉為主題,探討這二則故事中的同名人物「紅蓮」的象徵意義。在這兩則故事人物中,大都是角色清楚,個性也很鮮明,像犯戒的玉通禪師與受果報的柳翠,以及犯戒的五戒禪師與受果報的蘇軾、度化柳翠的月明和尚與度化蘇軾的明悟禪師等。
本文以佛教典籍中的四則關於「紅蓮」的敘述,探討「紅蓮」在故事中所具有象徵意義,發現「紅蓮」代表修行者得道或沉淪的關鍵,或能密護六根,則修道有成,「淤泥定生紅蓮」。若破戒後若無人度化,則可能直下紅蓮地獄;若有人度化,則破戒者的後身,就有脫離苦海的可能,甚至可能直接超度到西方極樂世界,以蓮花化生。

 

參 考 文 獻
1.姚秦 鳩摩羅什譯,《佛說阿彌陀經》,《大正藏》第十二卷,CBETA光碟。
2.元魏 吉迦夜共曇耀譯,《雜寶藏經》卷十,《大正藏》第三卷,CBETA光碟。
3.唐 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卷四,《大正藏》第三十卷,CBETA光碟。
4.唐 釋光述,《俱舍論記》,卷十一,《大正藏》第四十一卷,CBETA光碟。
5.唐 法海集,《六祖法寶壇經》,《大正藏》第四十八卷,CBETA光碟。
6.明 馮夢龍著,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喻世明言》,台北:三民書局,2003。
7.吳光正著,〈紅蓮故事中的高僧與美女〉,《中國古代小說原型與母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8.譚正璧著,《三言兩拍資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n philosophy 的頭像
    On philosophy

    問哲 On philosophy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