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崇明 博士生

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

 

論文提要

空慧妙智的「覺之教育」是佛陀的一種真理教育,從過去、現在到未來不曾更改。跟據佛陀的教法,能使人離苦得樂,超凡入聖,如同人間甘露,潤澤群生,對於人生非常重要而有意義。在大乘般若經,以及龍樹菩薩適時將《阿含》緣起教義與般若畢竟空之思想相融合,菩薩為成就無上正等菩提,大慈大悲的實踐精神,「四無量心」可說一躍而成大乘菩薩所必修之根本法門,並以邁向成佛途徑之首要地位而被肯定。

早期所出現的大乘典籍,菩薩為實際饒益一切有情,實現佛國淨土的思想,不斷在大乘經典中繽紛燦爛湧現,深入經中所敍述,乃與菩薩修學「四無量心」的「慈」與「悲」有著密切關係,以致形成後來大乘菩薩至善至美的淨土思想,這些都與菩薩的慈心、悲心、喜心、捨心有著重要淵源。

佛家的「空」,本是一個宗教實踐上的命題,是代表佛家修養論以及宇宙人生真相的究竟絕對真理。但在佛法的弘法中,「空」義並非一成不變的,由早期的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的演變中,「空」義的內容也隨之演變,越來越廣大深遠:此「空」是空中有生妙,不同於「空而幻滅」,因此「空」有不著之義。

妙有的契機點,主要是在人格的活動上來體驗。這在真空的背後,肯定有一無礙自由的人格活動,而實現於現實生活中。「空」在此含有空而飽滿的張力。

大乘佛法之推進,有賴於兩大巨輪:其一為廣大的菩提心,即無限的悲願,以匡濟一切眾生;其二為發揚大乘佛教的「緣起空性」的觀念,為人類“相依互存”的至高無上的心理,是一種「道智」,亦可用作指標,指示我人一個正確的方向,去為社會努力。

一、廣大的菩提心,是主觀的、熱烈的大悲心的實行

二、為發揚大乘佛教的「緣起空性」的觀念,以理論及行證,建立「緣起空性」的智慧,促成偉大人類的互助、平等、民主的思想與實現。本文從現代「覺之教育」的實踐理念、現代「覺之教育」的實踐方法、「覺之教育」的推廣與發展做論述。

 

關鍵詞:空慧、妙智、覺之教育、真理教育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釋修慈

蓮華佛學研究所創辦人

華梵大學佛學系創辦人

華梵大學副教授

 

論文提要

空慧妙智的「覺之教育」是佛陀的一種真理教育,從過去、現在到未來不曾更改。跟據佛陀的教法,能使人離苦得樂,超凡入聖,如同人間甘露,潤澤群生,對於人生非常重要而有意義。在大乘般若經,以及龍樹菩薩適時將《阿含》緣起教義與般若畢竟空之思想相融合,菩薩為成就無上正等菩提,大慈大悲的實踐精神,「四無量心」可說一躍而成大乘菩薩所必修之根本法門,並以邁向成佛途徑之首要地位而被肯定。

早期所出現的大乘典籍,菩薩為實際饒益一切有情,實現佛國淨土的思想,不斷在大乘經典中繽紛燦爛湧現,深入經中所敍述,乃與菩薩修學「四無量心」的「慈」與「悲」有著密切關係,以致形成後來大乘菩薩至善至美的淨土思想,這些都與菩薩的慈心、悲心、喜心、捨心有著重要淵源。

佛家的「空」,本是一個宗教實踐上的命題,是代表佛家修養論以及宇宙人生真相的究竟絕對真理。但在佛法的弘法中,「空」義並非一成不變的,由早期的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的演變中,「空」義的內容也隨之演變,越來越廣大深遠:此「空」是空中有生妙,不同於「空而幻滅」,因此「空」有不著之義。

妙有的契機點,主要是在人格的活動上來體驗。這在真空的背後,肯定有一無礙自由的人格活動,而實現於現實生活中。「空」在此含有空而飽滿的張力。

大乘佛法之推進,有賴於兩大巨輪:其一為廣大的菩提心,即無限的悲願,以匡濟一切眾生;其二為發揚大乘佛教的「緣起空性」的觀念,為人類“相依互存”的至高無上的心理,是一種「道智」,亦可用作指標,指示我人一個正確的方向,去為社會努力。

一、廣大的菩提心,是主觀的、熱烈的大悲心的實行

二、為發揚大乘佛教的「緣起空性」的觀念,以理論及行證,建立「緣起空性」的智慧,促成偉大人類的互助、平等、民主的思想與實現。本文從現代「覺之教育」的實踐理念、現代「覺之教育」的實踐方法、「覺之教育」的推廣與發展做論述。

 

關鍵詞:空慧、妙智、覺之教育、真理教育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呂有勝  博士生

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

 

論文提要

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是集佛學、藝術、文學、教育於一身的般若行者,曉雲法師於民國七十九年創立華梵工學院(今華梵大學),為中國佛教史上第一所由佛教界創辦之社會大學,學校宗旨為「覺之教育」,是以中國儒家仁民愛物思想與佛教慈悲智慧思想來培育品學兼優青年,以利益眾生並造福人群社會。

曉雲法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融合儒佛思想,一生致力佛教教育、藝術教育與社會教育,不僅是具有教育家、藝術家、哲學家的般若禪行者,更是為一代之宗師。

 

關鍵字:曉雲法師、儒佛匯通、華梵大學、園林境教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俊威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副教授

 

論文提要

《雜阿含•界相應經》主要是描述在印度的原始佛教時代,(Original BuddhismB.C.530-449),當時就有很多著名的大弟子,也都曾經參予過這一連串「阿毘達磨」形式的討論會。由於佛陀的弟子與弟子之間,彼此當初就有過思想上的種種分歧,因此,派系的產生,也就是相當自然的事情。所以,研究《雜阿含•界相應經》的目的,主要是在釐清有關佛陀弟子之間,彼此的派系發展過程,從而設法還原出原始佛教派系發展的歷史脈絡。

 

關鍵詞:界相應經、憍陳如、大迦葉、舍利弗、目揵連、阿那律、優波離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意濤 博士生

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

 

論文提要

21世紀的寺廟經營需要注入現代化、專業化、全球化的元素,將寺廟的管理和運作展現更多元化的發展面向。新紀元的寺廟發展型態除了本身教法宏揚及發揮宗教功能,利濟世人外,在經營管理層面可說與知識平台已經是密不可分。新科技、新的溝通工具推陳出新,也越趨向方便及生活化;在數位科技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帶動下使得寺廟的弘法方式,應再具備「數位化」及「科技化」的工具。藉著新世代科技發展的工具,更發揮功能性的接引信徒、親近信眾,足以解決信徒各種生活和修行問題,引導信眾在身心靈成長、心靈教育上都有獲得解惑開慧的契機;這是寺廟在經營管理上必須開發的路徑。但是,寺廟的持續發展過程中,面臨現代化及多元化的經營管理,為了度化徒眾,逐步的走向世俗化的面向,使得宗教的神聖性與世俗化的流通發展,二者之間的權衡、消長、衝突,給了關注宗教弘法活動發展的人士一些重大的決策、反省和考驗的議題。

寺廟經營在內部管理制度上,除了將經濟資源整合、建立寺廟財產管理系統、信眾管理系統,信眾教育、人才的培養等,運用知識管理平台的導入外,宗教文化的發展是主導寺廟內在本質與寺廟組織運轉的重要無形資產。寺廟的文化資產如何透過新科技具體展現出重要的文化價值,能夠無遠弗屆的推廣,這些都是寺廟發展和佛法宏傳的首要目標。

在這「知識經濟」及「大數據」時代下,一方面需要「知識管理」的建立,才能使寺廟更能快速掌握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而擬定發展的策略。另方面,教育是百年大計,在教育培養的永續經營上,更應積極發展宗教青年教育,培養宗教人才,透過佛法的教育和傳播,發揮佛陀教化嚴土熟生的廣大悲願,使人間佛教的理念落實而發揚光大。

 

關鍵字:寺廟經營管理、現代化、知識經濟、知識管理、嚴土熟生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沛玲 博士生

蓮華佛學研究所

 

論文提要

本文主要探源關夫人信仰的同時,首先以礁溪的珍貴資源溫泉為開端,礁溪是聞名遐邇的溫泉勝地,水泉的酸鹼度PH7.5,水溫55℃為碳酸氫鈉泉,因為有天然溫泉的加持,對於觀光產業增色不少。藉而窺探這屬於得天獨厚的水脈是如何滋潤礁溪的人文觀光產業。

本文主要論述架構:

一、得天獨厚的礁溪溫泉

二、關夫人之沿革與傳奇

三、關夫人信仰建構條件

四、關夫人藥籤醫藥理論

五、官夫人薰香館之經管

六、總結:傳統信仰的文創變革

首先以一、得天獨厚的礁溪溫泉為開端;簡述礁溪溫泉種類及其分佈。再者,二、探討關夫人之沿革與傳奇,論述夫人遠渡來台其經過及傳奇。在關公故鄉運城解州,關於夫人的傳說很多,關夫人被描述成一位很有文化素養、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極受尊重的鄉間醫生,關夫人如何被拜為醫藥與賜子之神;學人以探源關夫人背景為研究進路,參考前輩的研究、碑文的考據,再以鄉野傳奇為佐證,談關夫人如何成為正式的祭祀神祇,藉由以關夫人的生平切入本文核心。

再延伸三、關夫人信仰建構之條件;礁溪首座關夫人信仰建構在幾項特別的條件之下:(1)淵遠的關公信仰下(2)溫泉觀光的產業下(3)首座關夫人頭銜下(4)旅遊發展的推動下(5)文化創新的變革下(6)傳統文化的延續下。

接著論述四、關夫人藥籤醫藥理論;探究夫人藥籤與醫理藥理之間的相關性。傳說中的夫人是一位鄉里敬重的女郎中,本文以其藥籤作為探究其醫理藥理在現代社會型態中,是否有其學理上的考證與實用價值。

五、官夫人薰香館之經管;以香客大樓的管理看待非營利組織的經營模式。以「官夫人薰香會館」香客大樓取關夫人其諧音,如何在旅館業裡的所謂一級戰區突破重圍,並且有組織有系統的經營管理,正是非營利組織重大的挑戰;再探經營者以何種理念經營官夫人香客大樓,結合關夫人信仰開闢另類住宿規格,讓香客大樓創造出不同一般香客通舖模式,讓旅者、修行者、宗教狂熱者願意到寺廟住一晚,體驗不同的心靈安住情境。六、傳統信仰的文創變革;總結傳統宗教信仰如何歷經文化創意開物成務。以傳統信仰下的變革做結論,探討文創事業下的信仰體系,在時代的流變中是如何的發展蛻變。

 

關鍵字: 礁溪 關夫人 香客大樓 組織經營 管理整合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釋菁澤 博士生

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

 

論文提要

「教育環境」更著重於心靈的直覺啟示,「環境教育」多屬於景觀建設與境教施設。正視教人的教育,換回自然生活的機趣,生活的尊嚴,當然也要生活環境配合;環境的設施教育方針,良師益友,而先重視的環境。「人之心性,有賴於調養,宇宙景色、園林花木、遠山青翠、雲影霞光,處處足以啟發吾人心境遼闊、自然恬靜和諧。」「大自然是我們培養心靈、豐富生活、昇華生命之大教室。」「自然的廣義宇宙人物,天地間一切有機體的生命,皆是自然生趣。人,回歸自然世界,人之生機活潑,生活範疇寬廣。」潛移默化,轉識成智。「人之本性,如樹木之根生」,「根」要培養吸收自然之素養,然後根深蒂固、枝葉繁茂、花果開敷、開花結果。因此「人」需要教養,適當之教養要適應根性之培養,花草樹木得之於天地培養,雨露陽光,地潤滋養是親切的,直接的吸收,人之教育也重在親切,親切教育是根本培養。佛陀誕生、出家、成道、行化、圓寂均在山野園林;佛經中每以大自然為喻。

佛陀之自然教育乃「覺之教育」的過程,「覺之教育」乃人類率性之大道。「自然的環境」是教育的方便善巧設施之一,從「境教」所營造的氣氛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氣質。藉由大自然的景物,觸景譬喻、應機逗教,引導學生心靈的開拓,啟發菩薩悲智的精神。佛陀環境教育「以大自然是人生大地之母,任何生存發育,無論動、植、飛、潛皆依大地生長而生存,尤以人的生活環境,心靈境界,莫不靠大自然之滋潤資養。

 

關鍵詞:佛陀 環境教育 親近 自然 世界觀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釋心傳 博士生

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

 

論文提要

「臨終助念」是佛教淨土信仰中特有的臨終處理儀式,雖然並非傳統的佛教實踐確是信仰淨土的佛教徒在宗教生活當中,透過對經典的理解與實踐,逐漸形成的理性化的宗教活動。本章將考察佛教經典、佛教史以及外在的社會脈 絡,並透過各項助念文獻、助念手冊與實際參與,完整地呈現出臨終助念的宗教 內涵。

 

關鍵字:淨土宗、淨土法門、 臨終助念、 意涵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釋演基 博士生

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

 

論文提要

地藏菩薩本願經在安寧緩和病房的運用比較少,主要是地藏菩薩給大眾的觀念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在民間信仰中是在地獄的菩薩,也是因此很多人害怕往生後的世界。其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說明的相當清楚,關於臨終各種現象及現世因果關係,所以用經文來對照一些醫療上不可思議之現象,是可以有所相應的。在安寧緩和病房期間,利用地藏菩薩本願經經文來幫助病人及家屬,找到一個安心立命的方法,普渡大眾原本恐懼的心靈。進而達到往生極樂世界之境界。

 

關鍵字: 地藏菩薩本願經、安寧緩和病房、臨終現象、現世因果、極樂世界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葉書何 博士生

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

 

論文提要

在佛陀時期,五戒最初是四眾弟子的共戒,初期佛弟子心地善良、單純,均以好心出家,根器也特別深厚。一聽佛陀勸化開示後,即使僅僅是三言二語,便能證入聖位(果位),可見與佛同時代出生的人,大多善根深厚。但就人的習氣而言,總是被欲望牽著鼻子走,人心大多是向下沉淪,一世不如一世,能夠獨醒的人少之又少。觀察當今社會到處都有亂象,這表示共業越來越不好,在家五戒自律及他律的實踐,顯得特別重要。

雖然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也是最根本的戒律。在五戒之中,殺、盜、邪淫、妄語的四戒,均有可悔與不可悔罪;飲酒一戒,雖犯均為可悔。五戒的前四戒,皆有戒罪與性罪,飲酒一戒,只有戒罪而無性罪。所以稱前四戒為性戒,飲酒戒為遮戒。性戒是在佛法與世法中皆所不許者,犯了殺、盜、邪淫、妄語(欺騙)行為的本性,就是罪惡;遮戒是佛陀制來為弟子們遮止防犯性戒於未然的。

佛門常說受戒容易持戒難,因此,必須有自律與他律的兩股力量,幫助自己在持戒的過程中不犯戒,並能保潤聖胎永不犯戒。因為人在某種狀況下,自己很容易失去自主性,要讓自己常處在良好狀態,就必須需要他律的力量來約束。尤其是遇到不好的外緣,或是累世的冤親債主,有可能遇上一次惡緣就毀掉戒體,因此,他律是自律的助緣,自他二律互為緣起,缺一不可。唯願末法時期,四眾弟子以戒為師,共證菩提。

 

關鍵字:在家居士、戒律、五戒、自律、他律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鄭淳文 博士生

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

 

論文提要

佛教音樂包括梵唄唱誦及當代佛教歌曲,具有教化修行傳承的意義,需要深入研究內容,分析鑑賞,更需整理分析,規劃介紹,以便廣為流傳,讓更多不清楚、不知道的人,瞭解受益。本文對古始來今梵唄,尤其是大悲咒加以深入研習,來龍去脈,一直祖師們傳承很好,很穩定成長,雖然隨道場的唱腔、拍子會有不同,但公認的少有變動,因為一直被寺廟課誦固守使用,這樣事實大眾皆知。

佛教梵唄,勝幸皆有名音樂家譜成好聽動人曲子。歌是生活的寫照,佛曲亦然,曲中詞意,更是佛理精華。接觸多聞多看,正知正見,正信正行,知「觀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 ,又告之「汝等大眾,諸菩薩摩訶薩,梵釋龍神,皆應恭敬,莫生輕慢,一切天人常須恭養。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減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 。故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誦大悲咒、拜大悲懺 或歡喜心唱大悲咒、觀音陀羅尼、觀音靈感歌等清淨法音,也是學佛修行方便法門。

如此一來讓一些不在寺廟做法會唱梵唄的人,聽到佛教歌曲,在合唱團裡傳唱著,不少人跟著學唱,同霑法益,也感動聽眾和佛教徒,共鳴跟著隨喜,入佛知見,與菩薩同語唱和起咒語來,最終歸向宇宙和睦,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全民幸福,非常有意義。

 

關健字:佛教音樂、梵唄、經典、賞析、大悲咒、大悲懺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信德 吳盧麗惠 博士生

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

 

論文提要

民諺:「緣是偶然,命是生辰八字,是生命價值觀,有命才有緣,以命定住緣。」人各有命,緣各自隨之而過,這是千真萬確。筆者有緣承傳道家崑崙仙宗劉培中老師一脈相承,秉大慈大悲之胸懷,發救人救世之宏願,道家的生命智慧,並以禪改變了我人生……(命),以修身積善而增加多方「善緣」,五十多年來經過無數驗證所得結果大致相同,但都離不開命由天註定,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關鍵字:緣與命、論緣分、論因緣、論果報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運喜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兼任教授

印尼金剛山佛教大學研修院副院長

 

論文提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及網路世界的無遠弗屆,傳統的宗教文化與活動已無法滿足現代人的物質及精神需求,致宗教文化創意產業有日益發展之趨勢。宗教文化創意產業也是宗教六大相關產業之一,為配合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本文僅討論宗教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概念,題目用「一條龍」有雙重涵義,一是從產品的創意設計、生產製造到行銷推廣的相關論述,二是只宗教文化創意產業是將會是很熱門的產業,為產業界的「一條龍」。

所謂宗教文化創意產業,是指「以宗教文化內容為本質,是一種可經過創作、生產、經紀展演、文化貿易、永續經營,並受到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文化產業」,其產業的特徵為「具有宗教內涵的創意所形成的智慧財產,以商品的方式滿足信眾心靈的需求,提升精神或物質生活品質,且具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的潛力。」其產業具有:宗教文化內涵、創作加值功能、信仰或非信仰目的之活動、宗教文化服務、社會價值觀之捐贈意願、經濟活動效益等特性。「宗教文化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最大的不同是在利用「宗教文化」與「創意」的結合,以提高商品的附加價值,增加獲利能力。

為增加讀者對於宗教文化產業的認識,本文引用一些市面上可見的商品,以及筆者與協力廠商合作開發3D佛卡之例以說明之。

 

關鍵詞:宗教文化創意產業、體驗經濟、故事行銷、3D佛卡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鈴沛

台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論文提要

本文從《河上公注》的道論切入,指出《河上公注》以元氣論道,具備了漢代氣化為宇宙論的一般特徵。也指出了《河上公注》道論的特色,在於以「空」、「空虛」來詮釋《老子》的「道」,使「道」兼具了「空間」與「元氣」二義。此外,又把賞善罰惡的主宰義帶入「道」的詮釋中,使「道」具備了人格神的主宰義。基於道論這樣的特色,《河上公注》在養生修養上,特別注重情欲空虛、五臟空虛和綿綿若存的用氣之方,再加上安靜寡欲,強力行善,體察道意,形成了多元的養生觀。

 

關鍵詞:老子、河上公注、養生、元氣、論道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方滿珍

蓮華佛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論文提要

新時代賽斯思想是由一位轉世無數次的高靈,自稱自己叫賽斯,祂將靈界的訊息從1963年到1984年透過美國的女詩人珍.羅伯茲傳遞給世人,祂所傳達訊息包羅萬象,範圍涵蓋心理學、超心理學、醫學、形而上學和物理學等,都是原創性的觀念。這套資料公開後引起了美國對於通靈的熱潮。賽斯思想被認為是新時代思潮中的重要思想和論著之一,但不容諱言也有些學者不能認同新時代思想的形上學觀點。

意識覺醒和靈魂轉世說在新時代思潮是很重要的一環,藉由意識覺醒和靈魂永生的觀點教導人如何轉化生命、活在喜悅中並且了脫生死,除去對死後世界的恐懼。本文將簡單介紹賽斯資料的來由和此資料在台灣的推廣,接著將賽斯的靈魂觀、靈魂與肉體的關係和轉世輪迴的觀點作粗淺的論述。在研讀賽斯思想的靈魂觀與靈魂轉世,發現賽斯思想中有一個極其重要的觀念:靈魂在這時空宇宙中經歷許多的生命輪迴、每一次都有著不同的人格和個性,帶著各自生命的藍圖來投胎轉世,在此每個靈魂都可發揮其創造性,獲得體驗和成長。本文希望能整理出高靈賽斯對靈魂的傳述,給現代的讀者提供有別於和宗教的不同靈魂觀點。

關鍵字:新時代賽斯思想、形而上學、靈魂觀、靈魂轉世、生命藍圖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春林  博士生

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

 

論文提要
哲學是關于人生世界觀的學說,是人們對各種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進行概括發展而成的。中國古代哲學,是古人對宇宙的發生、發展、變化的本源和規律的認識,是古人用以解釋物質世界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的哲學思想。醫學則是研究人類生命過程,以及同疾病作鬥爭的科學體系。醫學要探索生命的奧秘,尋求保健和治病的方法,就必須借助哲學,借助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知方法來建構自己的理誕生于中國古代的中醫學,充分地借助了當時先進的哲學思想,解釋人體的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歸納出關于健康與疾病的某些規律,並用以指導臨床中診斷和治療。在中醫學的形成和發展過穩中,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有精氣學說、陰陽學學說和五行學說。這些哲學思想被廣泛地運用予中醫學的每一層面,只有深刻地領會這些哲學的內容,才能有效地學習並掌握中醫學的理論。

陰陽學說主要說明事物對立雙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長和互相轉化的關係;五行學說是用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及生克乘侮規律,以說明事物的屬性和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在中醫學裏,二者皆以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等為其物質基礎;都是從宏觀自然現象用在人體的變化規律,用取象比類的方法,來分析、研究、解釋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及人體內外的各種關係,並指導臨床辨證與治療。本文主旨,即在採取最新學說觀念以探討陰陽五行與古中醫學之關係的現代觀點。

關鍵字:東方哲學、哲學思想、中醫、陰陽、五行論、養生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紀大仁 博士生

蓮華佛學研究所

 

論文提要
有應公廟是台北盆地隨處可見的一種小祠,田野調查其因,多半是收埋葬瘞各處無主遺骸枯骨而建廟祭祀的小祠。清代雍、乾兩朝先來後到的墾民為某故衝突而捨壽。這些生命凋零者往往因為經濟或某種禁忌、無親朋等因素,導致無人收埋而殘軀屍骨散置荒野,經善心人士、鄰里街坊加以集體埋葬,此善良習俗竟可與文藝青年近期寫作重點關懷鄰里終老,都是給予亡者的尊重。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台灣府大南門卻開始建立大眾壇,嘉道以降,類似小祠已頗有可觀,蔚然成風,若因何因素轉化漸漸有大廟小祠之別,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形成土城地區大墓公廟特色。

關鍵詞: 有應公、大墓公廟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哲 第二期 題名頁 改.jpg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哲-第二期封面展頁2.jpg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梁崇明博士生

蓮華佛學研究所


論文提要
  經營不振的日本航空公司,長久以來一直是日本政府的包袱,也是政治人物的燙手山竽。日航面臨破產的問題,早在1985禦巢鷹之山脊日航巨無霸客機墜落事故,就發生過第一次的破產危機。2010年又爆發第二次破產危機,而引發日航破產的直接導火線是2008年的雷曼兄弟事件。但這可以說是,長期以來日航脆弱的企業體質,形成的無法抵擋這場危機的重要的原因。

日本政府邀請了素有「經營之神」之稱的京瓷公司創始人稻盛和夫出任日本航空的董事長。稻盛和夫受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之託,在二○一○年起接下這個重擔,拯救瀕臨破產的改造日航的日航。經過短短一年六個月的時間,竟然還清了債務2.3兆日圓,不但如此,還賺進2049億日圓。在201211月日航又重新上市回歸股市,而且日本航空是目前全球第三大航空公司。

這項敗部復活的超奇蹟,不僅跌破日本經濟學家的眼鏡,也震撼世界不少經濟學者,為何日本航空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獲得重生? 許多專家學者都在研究探討其中的秘密。稻盛和夫說他是用自己的經營哲學和人生觀,對企業進行了改革,尤其是對官僚體制進行了徹底的改革。而根據稻盛和夫個人傳記得知,他的經營哲學和人生觀,卻是他多年學習佛法的智慧。尤其是從五歲的時候就跟父親參加當時被禁止的秘密念佛會,創業期間乃依靠佛法的修持,讓他度過許多難關,他常常與西片大師探討佛法,一直到他經營京瓷、KDDI仍然以佛法的智慧克服所面臨的種種問題。

當稻盛和夫接手日航的那一天開始,他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針對高階主管心意識的改革開始做起,而所謂心意識改革即是佛教的心法。本論根據鹿兒島大學稻盛和夫研究院的神田義信研究,從《稻盛和夫的管理理念和佛教展望1~2》的報告與稻盛和夫拯救日航自述中,得知稻盛和夫以佛法拯救破產日航的八個關鍵:1.心意識的改革。2.以佛教斷、捨、離,斬斷煩惱。3.實踐佛教六度精神,積極自我轉化。4.以孫悟空72變的管理方式。5.招喚他力。6.以人為本的經營目的。7.運用觀想法門實現目標。8.善用真心:回歸清淨的靈魂。

梵文、巴厘文專家季羨林曾說:「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由此可知稻盛和夫將佛法應用在企業實踐的成就,不但印證佛教的智慧確實能圓滿世出世間,還可以讓瀕臨破產的企業起死回生,這不可思議的佛法力量,更能體證「有佛法就有辦法」的確真實不虛。希望本論的研究內容,能幫助讓更多人將佛法落實於更多層面的應用。

關鍵詞:稻盛和夫、佛法、拯救、破產、日航、八個關鍵

 


文章標籤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