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鄭淳文 博士生

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

 

論文提要

佛教音樂包括梵唄唱誦及當代佛教歌曲,具有教化修行傳承的意義,需要深入研究內容,分析鑑賞,更需整理分析,規劃介紹,以便廣為流傳,讓更多不清楚、不知道的人,瞭解受益。本文對古始來今梵唄,尤其是大悲咒加以深入研習,來龍去脈,一直祖師們傳承很好,很穩定成長,雖然隨道場的唱腔、拍子會有不同,但公認的少有變動,因為一直被寺廟課誦固守使用,這樣事實大眾皆知。

佛教梵唄,勝幸皆有名音樂家譜成好聽動人曲子。歌是生活的寫照,佛曲亦然,曲中詞意,更是佛理精華。接觸多聞多看,正知正見,正信正行,知「觀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 ,又告之「汝等大眾,諸菩薩摩訶薩,梵釋龍神,皆應恭敬,莫生輕慢,一切天人常須恭養。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減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 。故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誦大悲咒、拜大悲懺 或歡喜心唱大悲咒、觀音陀羅尼、觀音靈感歌等清淨法音,也是學佛修行方便法門。

如此一來讓一些不在寺廟做法會唱梵唄的人,聽到佛教歌曲,在合唱團裡傳唱著,不少人跟著學唱,同霑法益,也感動聽眾和佛教徒,共鳴跟著隨喜,入佛知見,與菩薩同語唱和起咒語來,最終歸向宇宙和睦,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全民幸福,非常有意義。

 

關健字:佛教音樂、梵唄、經典、賞析、大悲咒、大悲懺

一、前言

佛教音樂包括梵唄及佛教歌曲,現代經常有佛菩薩咒語或佛教經文,以梵唄唱誦和樂曲方式表達得可圈可點,讓人沉醉其中。如爐香讚,大悲咒、普安咒、六字大明咒、藥師灌頂真言、準提神咒、往生咒,法華經。以上所述這些經典佛教音樂,如能透過賞析介紹,更方便後學瞭解,且可佛法弘揚,法音也更能廣流傳。樂曲如以小木魚、磬、加上鋼琴,小提琴 vs古箏的拌奏搭配,三合一 (中、西、梵唄之樂器)演奏,都非常動聽感人攝受。

佛陀時代開梵唄之始,而佛教音樂開創於佛陀時代,馬鳴菩薩時期盛行,毗尼母論:「佛告比丘,聽汝等唄。」 佛教傳於中國梵唄起於曹植時代,撰文記音成為最初梵唄。

法華經云:「或以歡喜心 歌唄頌佛德 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 。明光法師說:「歌是生活寫照,我們能夠唱美好的歌,創造美好的生活,透過佛歌樂曲由古箏演奏,加上一顆虔誠的心,希望透過音聲與大眾結緣,也是好的事情」 ,所以佛教音樂值得推廣學習。讓世人瞭解到佛法精深與慈悲,心地柔軟,效學菩

菩薩行儀六度萬行,促進社會祥和,宗教和諧,希望衝突不再,世界安寧勿相殘害,祈禱至善慈悲滿人間,梵音滿娑婆。

1-1研究動機

自古以來佛教從梵唄演進到當代佛教歌曲,隨時代變化及信徒的需求,可以說是創作多元,唱誦音韻及歌曲旋律精彩萬分,深入探討赫然發現:

1.佛教音樂內含精髓,很多人還不知其存在與好,均須透過賞析工程介紹說明,才更能瞭解進普廣傳唱.

2.經典梵唄與佛曲譜彙集分類,不但要迎合大眾喜愛,又可方便查閱,以深入淺出方法、讓法音易宣流,佛法廣宏揚。

3.教梵唄,靠傳唱,因古代記譜不發達 梵唄音韻根本無譜可循,又現在人人皆知有「一個和尚一把罄」 之譏。找尋正確譜傳承後惠學人;尤其佛教梵唄音韻,讚譜、咒語唱腔流傳,又各式各樣法器搭配使用、需從經書中或高僧論著去瞭解音譜符號含意音律,是屬於正統梵唄, 還是千年原韻 更是筆者研究求証動機。

佛教梵唄可怡養心性,佛教歌曲詞意是佛理精華,歌是生活寫照,快樂健康的源泉,綜合以上三點,理出頭緒後惠學人,正是筆者研究動機。

1-2研究目的

佛教梵唄及佛曲好聽如同天樂, 故常聞:「此音只應天上有 人間難得幾回聞」,讓這麼美好的佛教音樂及梵唄,廣流傳為更多人所知一起讚揚。法輪法師開示語錄提道:「 佛教音樂的美, 不容忽視, 淨化人心, 正如星雲大師所言:「人人是佛」,唱給大家聽 普化到社會任何角落, 同體大悲啟發佛性, 端正身心 ,遍七處而橫演, 歷九會同宣, 共建淨土」 。

對佛教音樂想探個究竟,又怎樣把牠弘揚教化,深入人心 更對人天有所裨益,透過賞析介紹及把樂譜整理好,讓牠永久好流傳。佛教梵唄亦然,異曲同工,巧妙方便於學人。

1.音樂能透過賞析介紹、弘揚教化,類音舒唱,清和優雅樂音遍佈,法藏法師詣佛所頂禮長跪,向佛合掌讚佛並發廣大願,頌曰:「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願我得佛清淨聲,法音普及無邊界」 ,正如梵唄一音演唱各類隨解,讓其音聲適時適地播放,彈唱天上天下皆知曉,那將是件美好的事情。

2.佛教梵唄與佛曲譜分類整頓列編彙集,讓教學、學習者一目瞭然,容易上手,尤其是古箏譜,因為很多人找不到方向與樂譜,可真是便捷又便利。

3.振法師對現代佛教梵唄多方指導與指正,能促使佛教梵唄更能廣為流傳,並有書《老僧談梵唄》及《基楚梵唄課本》 可查循對照,彈唱兩相宜,更易廣流傳。

以上是筆者對佛教音樂的研究目的,誠盼弘揚世間、普利人天,且修學者皆圓滿成就。

1-3研究方法

佛教音樂梵唄而言,因為中國古代記譜不發達,梵唄音韻根本無樂譜可循,從古至今靠歷代讚誦佛偈音韻,依祖師教授傳,佛教徒人人會唱,始終傳唱著,還很穩定。

1.關於梵唄研究方法:找梵唄樂譜歸納列編。

從《老僧談梵唄、 基礎梵唄教學課本》等書記述之梵唄故梵樂譜,加以資料 收集附錄,能加以唱彈體會、與佛教之課誦本(屬於文字譜)對照,必要時請教專業唱誦高僧, 驗證法音旋律,認識法器符號、節拍記載,依音韻而對照譜,方便有興趣者傳唱教化,或各種法器敲打、演練節拍及團隊配合,讓法音殊暢穩定,好學動聽,學人與聽者歡喜,更可將梵唄廣為流傳。將以<爐香讚>為例,附譜於後參照。

2.又經典佛曲譜研究方法: 因用途殊異,隨著應用方式場合,如獻唱或演奏時空不同,梵唄譜及佛曲譜急需整理分類,並加以編排序,而詞曲也須廣納收集再透過賞析介紹,助各種樂器彈奏與傳唱兩相宜,讓教學者、學習者取用更方便。異曲同工,做善巧彙集並解析。

3.本文先以經典佛曲十首為例,做樂曲賞析介紹,咒語歌曲含意緣起解說,如普安咒 不但有古琴譜,也有古箏譜,皆列於本文中

1-4研究範圍

從佛教之梵唄古始來今到佛教音樂來龍去脈遠景,加以追述探討,以利人天之祥和妙境。梵唄與佛教音樂都是學佛的方便法門,梵唄主要是僧團修行之用的聲音佛事,其目的在藉經典法言,隨文入觀,進而反聞自性開悟証果的;亦今有如 :早晚課誦、爐香讚、 戒定真香 等。

自古禮敬諸佛, 先教人從禮佛開始 發自內心恭敬禮拜,敬仰佛行儀作起,進而歌詠讚頌佛德、 讚歎三寶的聲調,即是孕育梵唄之聲,從曹植開始創立發揚影響,莊嚴旋律唱腔調子,以法器伴奏,韻運而生梵唄,如語後春筍,如讚佛偈、讚菩薩偈、 開經偈、十小咒、普安咒、藥師灌頂真言,準提神咒,往生咒、佛菩薩聖號、心經、三皈依等,在此特此一提,有些經典常誦之咒,都有名音樂家譜成樂曲了,合唱帶動唱著;尤其現在佛寺早晚課,自然有其生活儀規、莊嚴音律的唱誦,而唱誦配上法器伴奏就是梵唄。梵唄也是佛教音樂活水。梵唄與佛教音樂都是學佛的方便法門,「梵唄主要是僧團修行之用的聲音佛事,其目的在藉經典法言,隨文入觀,進而聞自性開悟証果的」;亦今有如:早晚課誦、爐香讚、戒定真香、放燄口、梁皇寶懺、水懺、水陸儀軌會本、大悲懺、法華三昧懺、 藥師懺、金剛懺、地藏懺、彌陀懺、三時繫念、金光明齋天科儀、佛寶讚、法寶讚、僧寶讚.... 等之梵唄,乃佛教古聖先賢之傑作,均依法言體質,法音清淨、莊嚴神聖表露無遺,非常好聽攝心。普及佛教教義的創新留傳佛教經典形式。

總之經、咒被譜成好聽曲子,皆會是本文樂曲賞析重鎮,因為牠代表經典中的經典,在這佛教音樂領域中,自然是本文研究範圍了。

 

二、名詞詮釋

2-1佛教梵唄

梵唄為佛教之法音聖樂,是從西土印度傳來,佛陀時代的梵唄,是怎樣的情形,毗尼母論云:「佛告比丘,聽汝等唄。」 十誦律云:「為諸天聞唄心喜,故開唄聲」,世尊在鹿野苑建立僧團<千二百五十人>一起生活歌詠法語謂之唄,清淨之聲的贊頌語偈;東傳入中國後,其梵唄與印度佛教歌讚方法、語音不同,因為梵音和漢語節構有異,所以印度之歌唄之方法無法在中國流。

佛教傳入中國,法振老和尚提到:「梵唄早期唐代的流傳的<云何唄> <願往生> <散花樂>等唄讚,雖詞句猶存,但唱法就無譜可考了。故梵唄創作只能根據《高僧傳經師篇》記載:「相傳在曹魏時代,陳思王曹植遊魚山(山東東河縣)時,聞流泉松濤之聲若天樂之梵唄,又聽見空中有一連串梵響, 清揚悅耳,他停下來聽了半天,深有體會,精通音律的他,於是摹它音韻,記錄而成最初梵唄,並撰文記音,撰文記唄,作<太子頌> <菩薩倓子頌> 等六契,留傳後人參照」 。據演培法師在「三寶歌」講解中說:今日通行之爐香讚,在魏文帝以有了,魏文帝是曹植親兄弟,可見爐香讚是曹植作的<魚山六契>之一。」故中國梵唄緣起,法振老和尚認為可能一群佛門古德高僧參酌<魚山六契>經過長時間改良創作出來節經。    

中國梵唄敲打的唄器有:大罄、引罄、大木魚、小木魚、玲鼓、吊鐘鼓、鐺子、鈸、手鼓、大鐘、大鼓等。依法會場合做適當的搭配,如起鼓是控制時間,引罄是號令動做,需互相搭配、不能強板也不能拖拍,從維那開唱表答莊嚴、虔敬、也令大眾緊隨能心平氣和安神的唱誦。佛寺早晚定課敲大鐘、大鼓也十分莊嚴攝受眾生。

梵唄主要用於三方面: () 講經儀式 () 六時行道(早晚課誦)()道場共修, 這就是所謂法集三科。這三科法事,創始於晉朝道安法師 (西元315-385)。 至於學習梵唄有諸多法益如:能知佛德深遠、令舌根清淨、得胸臟開通、處眾沒有徨恐、長命少病等利益,並得龍天護持。 真是殊勝,所以佛教四眾都要學習並唱頌。

2-2佛教音樂

「西元第一世紀中期佛教自印度傳中國,文人為翻譯佛經,採用天竺拼音字母,因而建立漢文拼音體系,平、上、去、入四聲體系;到了第五世紀末,音韻學開始成獨立科學,影響古代中國音樂,樂曲曲調、歌唱技巧、作曲方法輔助的發展 」, 宗教信徒為向群眾宣導教義,常利用民間音樂,放入宗教內,佛教亦然,吸收土生土長音樂藝術進行創作。從僧人慧皎的《高僧傳》就有一些專長唱歌的僧人。他說因天竺與中國語言不一樣,曲調難通用,良由梵音重複,漢音單奇,梵響無授,故佛教歌曲很少從天竺傳來;他將曹植(192-232)指為中國首創佛教音樂人。又宮廷貴族音樂,在北魏貴族高陽王擁死後,五百樂技入道、寺廟,因而壯大了寺院的音樂陣容,且以專長民間音樂充實了寺院音樂內容。

中國佛教音樂,一開始取材於民間獲得本土生根機會,因為這樣,業經一千幾百年以來,佛教依梵唄和有效利用音樂,吸收不少人們。尤其在佛教佛事時,宗教節慶,特別歌唱和奏樂時,也紛紛吸引不少群眾,圍著觀聽。 進而認識佛教、相信佛教。

佛教音樂包括梵唄及佛教歌曲,現代經常有梵唄小木魚、 磬、 加上鋼琴;小提琴 vs 古箏 的拌奏搭配,如禮佛,爐香讚,三合一 (中、西、梵唄 之樂器) ,把樂曲演奏得可圈可點,讓人沉醉其中。 範圍很廣,在樂曲賞析段落將一一詳細述說。

佛陀時期,外道興盛,波羅門教為跳娑婆舞、奏些音樂給天神看,重視梵文音節該長短高音,可以把聲音表達好聽,就原始佛教而言,佛陀是反對的,因有些比丘誦經,用長音、短音、高低音為佛陀禁止,反對音樂的,深怕來會影響人入禪定修行; 後有些哲人說音樂也很好,佛教文獻「大天五事」及大天有講到阿羅漢五事,無知尤其貪怒,「道因聲故起」即是可以透過聲音去修行,「道因聲故起」若從波羅門教他們念咒語,如唸嗡阿哄,是聲音,那佛教到底可不可以透過聲音也可修行呢?那早期佛教認為不可以,用聲音修行,應該透過禪定修行。印度還有一派「聲長論證」,認為聲音是很長的,念咒語的話一直唸有效,會傳到天神耳朵,天神聽到會回應,從這角度看,佛教剛開始不準用音樂的,後來很多上奏音樂,慢慢開放音樂好處,後來就有藏傳用音樂傳教。

又從經書、佛學書中佛教音樂文獻記載如下:

(1)馬鳴菩薩「為演斯正法 今未來世普得饒 於是頒宣深奧法藏,建大法幢。摧滅邪見。於華氏城遊行教化,欲度彼城諸眾生故,做妙技樂名托和羅,其音清雅哀婉調暢,宣說苦空無我之法。」 由此看出來當時佛教音樂為演斯正法度眾,其唱之韻調清音哀婉來宣佛法教理,而現代佛曲如<四大菩薩名號> 又名<扣鐘偈>正也是清雅哀婉之聲韻。

(2)另馬鳴菩薩提到「如是廣說空無我義,令作樂者演唱斯音,時諸技人不能解了,曲調音節皆希乖錯。爾時馬鳴著白氈衣入眾技中,自擊鐘鼓調和琴瑟,因節哀雅曲調成就,演說諸法苦空無我。此時城中五百王子,同時開悟厭惡五欲,出家為道。時華氏王,恐其人民聞此樂音,捨離家法,國土空曠,王業廢壞,即便宣令其土人民,自今勿復更作此樂。」

(3)由此可見馬鳴菩薩創作當時佛教歌曲,要奏樂人演奏,然那些演奏看不懂,結果音節曲調錯亂。於是很妙就自己來演出多種樂器,如擊鐘打鼓,彈琴撥瑟把一首曲子表達出來,並把諸法苦空無我辭唱出來,此時五百王子感動開悟也要求出家,華氏王深怕國人聞此樂都想出家修行,國土空曠,故被華氏王禁止不准再奏此曲。

可見該曲子深刻妙用力,由此觀之,近代華梵曉雲導師作詞的 <曉霧>,華梵合唱團在美國演出此曲時,有人受感動隔天出家之事宜,導師感受到佛教音樂震撼力,因此創作很多歌詞,並請音樂家李中和等譜曲,所以華梵除了有導師的畫、著作書集,更有豐富佛教音樂智庫。

2-3經典賞析

經典:英文名classics: 其中的""指的是四書五經中的經,而"" 則是春秋戰國以前的公文体制,典的本義是指重要的文献、典籍;經典是具有典範性、權威性的;經久不衰的萬世之作;經過歷史選擇來的“最有價值經典的”;最能表現本行業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

權威性的著作,就是經典。尤其是那些重大原創性、奠基性的著作,更被稱称為「經」,如老子、論語、金剛經、佛諸經、心經、易經等。

「典」是會意字。從甲骨文字形看,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合起來就是大本大册的書。

近三、五十年代經典歌曲,就是近代最好的、最能代表代的歌曲. 佛教歌曲亦然,如大悲咒、心經、開經偈、普安咒、三皈依、往生咒、回向偈等,皆具梵唄唱誦及佛教歌曲之譜曲,可度化教化兩相宜不可多得的曲子。

賞析: 本文從浩瀚佛教音樂中,尋覓源流與重要之歷史脈絡,傳誦咒語或歌唱發展過程為主,佐以各時期著佛教音樂作曲家及其作品音樂風格特性,作概述介紹整理,並附錄咒語或歌詞,對意境認知解說,相信可以增益對佛教音樂欣賞能力,並提升其藝術涵養與美感經驗。

又有樂譜對照,可依會使用樂器,如鋼琴、古琴、古箏、二胡、笛子或烏克麗麗…等方便盡興彈奏方法,讓佛曲普及化,雖然愛樂者不一定皆能接受長期各種樂器教育的訓練,但若能認識基礎樂譜,就能讀詞依譜唱誦,進而依自己專長彈出簡單的樂音、去體會旋律美妙的音色,相信在欣賞佛教音樂作品時會縮短不少的距離。

隨文附錄親自彈奏之古CD光碟,以梵歌大悲咒、大悲咒¸現代佛樂之經典代表共十首,供讀者聆賞,在本文裡對這些樂曲的背景與風格皆有詳細的解析,以利欣賞時對曲趣的掌握。祝福大家都能自在聆聽,不論以古琴、箏韻、鋼琴、或國樂之伴奏,歌詠歡唱永遠是超美感有意義世界!

 

三、佛曲賞析

3-1大悲咒解析

咒是心語,菩薩自宣說的,眾生若能依照恭敬持誦,自然心心相映、感應道交。大悲咒是觀音菩薩從「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為欲安樂諸眾生故,密放如是大神通力,佛說是語已」 ,其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濟世渡人,安樂眾生,清淨平等,修行成佛的重要心語。每一句都有深意表法,本咒是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主要部份,共有八十四句。

大悲咒,「原稱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महा करुणा धारनी;Mahā Karuna Dhāranī; Nīlakaṇṭha Dhāranī),詳名: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亦名無礙大悲陀羅尼、廣大圓滿陀羅尼、滿願陀羅尼、隨心自在陀羅尼、救苦陀羅尼、延壽陀羅尼、滅惡趣陀羅尼、破惡業障陀羅尼、速超十地陀羅尼。」。  陀羅尼即是咒語意思。 

大悲咒語: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囉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粟埵伊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南無那囉謹墀,醯利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姪他,唵 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囉摩囉,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羅陀羅,地唎尼,室佛囉耶,遮囉遮囉,摩摩罰摩囉,穆帝隸,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囉?佛囉舍利,罰沙罰參,佛囉舍耶,呼嚧呼嚧摩囉,呼嚧呼嚧醯唎,娑囉娑囉,悉唎悉唎,蘇盧蘇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唎夜,那囉謹墀,地唎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耶,娑婆訶 那囉謹墀,娑婆訶,摩羅那羅,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囉阿悉陀夜 娑婆訶,波陁摩羯希陀夜 娑婆訶,那囉謹墀博茄囉耶 娑婆訶 摩婆利勝羯囉耶 娑婆耶 南無阿利耶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娑婆訶,  唵 希殿都 漫多囉 跋陁耶 娑婆訶,金剛勝莊嚴娑婆訶,摩羯勝莊嚴娑婆訶,聲聞勝莊嚴娑婆訶,唵 跋闍囉室哩曳 娑婆訶     

3-2細說緣起

據《大悲心陀羅尼經》經文的記載:法會中「觀音菩薩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今當欲說,為諸眾生得安樂故,除一切病故,得壽命故,得富饒故,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離障難故,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成就一切諸善根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惟願世尊,慈哀聽許」 由此可見觀音菩薩向佛陀恭敬報告,《大悲心陀羅尼》源由,而佛態度隨喜功德「如來隨喜 諸佛亦然」。妙極了!

經云:「觀世音菩薩重白佛言: 世尊,我念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世尊,憐念我故,及一切諸眾生故。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時心歡喜即發誓言,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 今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十方無邊世界。」 

由此可知 此咒由恆河沙諸佛所宣說,後於千光王靜住如來的淨土時,千光王靜住如來為觀世音菩薩傳授「廣大圓滿無礙大悲陀羅尼」,並且對他說:「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當時觀世音菩薩聽了此咒之後,即由初地菩薩,升至第八地-不動地菩薩果位。於是心生歡喜發出誓願說:「設我當來之世能利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如此發願後,果真頓時身生千手千眼,並且十方大地都為之震動,十方諸佛亦都放出無量光明,遍照十方無邊世界。所以大悲咒是千古流傳常所誦持,梵唄唱誦佛四眾弟子總是不停持續做著,唱誦著…….。功德像浪流,慈悲滿人間。

3-3觀音老人

悟明長老 提倡 八十八句大悲咒因緣

佛教自古有因帝王篤信而興盛,如南北朝梁武帝、唐太宗;但不幸佛教於中國曆史上卻有三次滅佛教難,分別為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及周世宗,史稱「三武一宗」教難;皇帝下詔滅佛,焚經毀寺,勒令僧尼還俗。

悟明長老提到: 「今所提倡的八十八句大悲神咒就與梁武帝有關,梁武帝於西元502年建立南朝政權,在位四十七年,乃南北朝在位最久皇帝,原本信奉道教轉信奉佛教,奉誌公禪師為帝師,不但自身修佛如素,還三次入寺受菩薩戒。並進而大力扶持佛教信仰,寺院得以廣泛發展。」 梁武帝為佛教做的一切,真教人佩服與尊敬!

悟明長老又提到:「相傳於天藍八年某日,梁武帝於金鑾殿閱書,忽然殿中顯現一和尚,武帝驚見和尚出現殿中驚呼: 奸細! 和尚見狀即向梁武帝說: 『皇帝莫驚!我非奸細,我乃普陀山一和尚。』武帝問和尚: 當念頭一動,此身即到鑾殿中。 武帝心想何來如此神力? 隨即要和尚念誦此咒語,和尚即端坐殿中再次念誦大悲神咒,正當和尚念到最後四句: 「金剛勝莊嚴娑婆訶、摩羯勝莊嚴娑婆訶、聲聞勝莊嚴娑婆訶、唵跋闍那室哩曳娑婆訶。」金鑾殿殿宇震動,武帝驚曰: 「莫念!莫念!」見此心想,最後此四句其威德之力不可思議,如若各各修此大法者,皆如此動念,起皆大亂也。隨即告訴和尚:

『爾後大悲神咒後面這四句不可以再誦』 相傳因梁武帝禁止,大悲神咒即剩念八十四句, 悟明老和尚說: 「現在是民主時代,不是帝王時代,所以念大悲咒時,後面四句應當要念,才有靈感,殊勝功德妙用。」故八十八句大悲神咒,方能圓滿此神咒之功德威力妙用也」。

但是一般道場還是習慣念八十四句居多,因經書大都這樣印著,而悟明長老道場大悲神咒皆念八十八句也。總之,咒語是佛菩薩心語, 念咒語如能心誠意專,無雑念,音很準,的確很靈驗也。

老和尚生前大力推行大悲懺法會,而大悲懺是大悲咒為主軸,莊嚴神聖,景然有序,唱誦感動,福慧雙修,感應道交,深受信徒喜愛。 悟明長老自述,「宿業深重曾患鼻竇炎,治療經年群醫束手無策,後因禮大悲懺,持大悲咒四十九日,竟然不藥而癒,疾苦頓除,期中並得許多感應。從此發願盡形壽,受持大悲咒,弘揚大悲寶懺,以為自利利他。」

3-4大悲懺儀

3-4-1 法鼓山 

大悲懺儀軌: 「懺謂懺法,即一切禮拜念誦,要心存恭謹承懇。儀軌即一切陳設供養,要力求清淨莊嚴。由四明尊者  知禮  儀軌始集,葉山律師 讀體 刪文重篡 嘉禾沙門  寂暹  補像較梓,廣慈法師 謹訂 法器儀軌

宋四明尊者法智大師,曾著大悲心咒行法,文內其含二旨,即初發菩提心,次圓慧證性。並簡分六要:嚴室淨業、如法供養、至心禮敬、發願持明、披誠懺悔、旋繞歸向。行者依此修行,必有感應焉。」 。

而法鼓山的大悲懺儀軌分別是: 淨業第一,供讚第二,禮敬第三,持明第四,懺悔地五,歸向第六,大悲懺疏文,三皈依、讚觀音偈;以誠心歡喜唱誦、禮敬諸佛菩薩,誦108遍大悲咒(84),依文恭敬禮懺修行思維,莊嚴入境,禮懺者受惠良多,且深受佛弟子喜愛。

關於真懺悔,真心深省,禮懺發露過往之錯,且永不再犯錯是也,佛經云:「罪性本空由心造 心若滅時罪亦忘,心忘罪滅兩俱空,此則是名真懺悔」。 

3-4-2 海明寺 大悲懺法

悟明長老於《千手千眼大悲懺法》書中提到:「《大悲懺》的文字看來似淺顯,然其意義至為深廣,自宋代法智法師編著迄今,已千餘年,既少人弘揚,又未嘗見註解,衲以前曾在江浙一帶遊化二十於年,每見此懺埋沒於應赴門庭,殊深感慨。後來台於台北十普寺任監院時,經由住持白聖法師同意,組織大悲懺法會。」 如此一來,參加者最初數十人,兩年後增加到四五百人。按月拜或周日早課拜大悲懺之寺廟,有海明寺、西雲寺、慈德寺、臨濟寺、松山寺、慧濟寺、承天寺、永平寺等處。

千手千眼大悲懺法儀軌: 首先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三稱出觀 爐香讚 一切恭敬 頂禮十方常住三寶 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 嚴持香花如法供養 一一諸佛土,「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教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大悲菩薩影現中,我身影現大悲前,為求減障接佛足」。 接著禮敬諸佛。

<大悲咒發願文>如下: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登涅磐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會無為捨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湯 火湯自枯竭

我若向地獄 地獄自消滅 我若向餓鬼 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 惡心自調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南無觀世音菩薩(十聲)

南無阿彌陀佛  (十聲)

大悲咒3-21遍  跟著禮懺SOP走,以大悲心持誦,自然令無量眾生發菩提心。

今對觀音十方佛前,普為眾生三業六跟業障懺悔,惟願佛菩薩加護,令障消滅。祈福必先消災,消災必先消業,消業必先懺悔,故至心懺悔弟子往往「觸事昏迷,舉心糐著平等法中,無罪不造,十惡五逆謗法謗人,破戒破齋,毀塔壞寺,偷僧祇物,污淨梵行,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如是等罪無量無邊。」

「今遇大悲圓滿神咒,能速減除,如是罪障。故於今日至心誦持歸向觀音菩薩及十方大師發菩提心修真言行,與諸眾生發露眾罪求乞懺悔,畢竟消除。」 總之 這是方便修學法門,莊嚴、禮敬、平順暢行、簡易效益好,信徒常拜完一課,感到大悲咒也熟練多了,也清腦目明,身心舒暢,感應自利利他,非常法喜,更為精進修學。

<回向偈>

願發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大悲咒梵唄莊嚴好廳,深具修行意義,廣為使用在法會、早晚課或定課,常被列為必誦之課程,老和尚又常常交待,要念之前先念南無觀世音菩隡三稱,在接大悲咒文。念35721遍看自己方便選澤。並作普廣回向,龍天護法、觀音菩薩相助,一定開智慧,所祈求如願。

近代更有知名音樂家李中和教授、柳松柏先生特別用心,將大悲咒譜成曲,且皆有CD發行流通,添增歌唱讚頌,其旋律悠揚莊嚴,好聽好學、舒展歌藝、曲子不論是以鋼琴、交響樂、或國樂伴奏,且加上天籟歌聲分外好聽、感人,尤其是以訓練有素合唱團來唱,更是精彩,如華梵合唱團。海明觀音合唱團,大雄精舍經觀音合唱團。觀音合唱團,觀音合唱團等。本文就將歌譜付錄之於後,以供唱歌或演奏參考。

 

四、結論

法華經云: 「或以歡喜心 歌唄頌佛德 即始一小音 皆以成佛道。」佛教音樂啟動,不論是梵唄唱讚、歌詠誦經、或歌唱、彈奏現代好聽佛曲,都是美好的事情,帶給人們莊嚴攝心、平安和諧、清淨幽雅、因為能夠唱美好的歌,欣賞好的音樂、計劃修行步調、進能創造美好的生活,那更是非常遐思佛境快樂的人生。

佛教音樂自古迄今,非常之多,就經典常用之梵唄佛讚、大悲咒語、大悲懺加以賞析說明,配合咒語歌曲譜整頓編排,將是悲智雙運、梵音滿娑婆、慈悲滿人間的發揚前奏,促進佛光普照重現悅音舒暢,更多人明瞭,更多人喜愛,更多的人身心寧靜、隨著法音宣流、法音更入心田,讓好樂音永流傳,佛法興隆更廣。

又接觸多聞多看,正知正見,正信正行,知「觀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 ,又告之「汝等大眾,諸菩薩摩訶薩,梵釋龍神,皆應恭敬,莫生輕慢,一切天人常須恭養。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減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 。由此可知佛為度眾化作菩薩,菩薩為度未度之人,宣說大悲咒,普門示現,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唱歌及樂曲彈奏相同益智,樂音供養是樂成熟識的最佳選擇佛教音樂是不可缺的貢獻之法寶。

 

參 考 文 獻

1錢召如居士謹述,大悲心陀羅尼經結語文。

2.法振老和尚編著,《老僧談梵唄》,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2014

3.鳩摩羅什譯,《大乘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妙地風光恭印。

4.明光法師,交大管理科學畢業,身擔如來家業,現任中國佛教副理事長,分別為大雄精舍、 海寺、中天寺、等國內外十多家寺廟住持,1978年依止聖雄法師於大雄精舍出家,悟明長老為啟蒙師父,兒童夏令營之父,是筆者長兄,恭請於「箏韻佛讚 CD 開示之詞」。

5.法輪法師開示錄,《箏韻蓮香》,古箏譜集序。

6.釋淨空敬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法藏因地第四。

7.《基礎梵唄課本》,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

8.楊蔭瀏著,《中國古代音樂史稿》。

9.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正法法脈傳承》,台北,大千出版社。

11.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摩 譯,千手千眼觀世音萻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12.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大悲咒

13.明勝精舍 海明寺大悲觀音護生會 印行 大悲咒文及 倡念大悲咒八十八句之音緣。

14.海明寺三寶弟子恭印,《千手千眼大悲懺法》。

15.法鼓山,《大悲懺儀軌》頁。

16.錢召如居士謹述,《大悲心陀羅尼經》結語文。

arrow
arrow

    On philo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